「掌上蜀秀」活动回顾 ETtoday团队直击熊猫复育现场

▲掌上蜀秀卧龙科考。(图/记者蔡绍坚摄,下同)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四川9月份的「掌上蜀秀」两岸新媒体采访活动期间,《ETtoday新闻云》采访团队跟随大熊猫巡护员上山寻访兽迹。巡护员各个身手矫健,穿梭在崎岖的竹林依旧步伐平稳,不仅会看植物、追踪粪便,还都深谙野外求生之道。采访团队在专业的带领下,深入竹林体验冒险氛围,为您直击熊猫复育的最前线

ETtoday团队这次前往两个熊猫保育基地,首先是以「野化培训放归」为主的核桃坪基地。基地负责人何胜山部长介绍,人类已经可以繁殖饲育熊猫,但是要让熊猫的野生数量提高,放归也是重要的工作,核桃坪主要就是让人工繁殖的熊猫学习「野化」的技巧

采访团队后来也前往神树坪基地,这个基地以繁育为主,平常开放一般民众参观。记者在现场近距离观察到成年熊猫的喂食,以及熊猫幼仔的喂食,还亲自体验熊猫园区的清扫,以及「窝窝头」的制作

▼野化培训基地饲养员为了不让熊猫依赖人类,会先穿上「熊猫人服装」才跟熊猫接触。

采访团队还把握难得的机会,跟随巡护员实地考察卧龙岗熊猫栖地。众人进入竹林深处后,脚下几乎没有概念中「路」的形象,唯有绿叶泥土以及各种丛生的植物,只能依循前者的步伐踩踏。队伍走到一半时,保育员突然示意众人停下脚步,因为附近疑似有着小熊猫啃食过竹笋迹象

兽迹对一般人而言,看起来就像一般的朽木杂草,但对巡护员来说却是珍贵的资料,每笔都攸关着熊猫的保育能否落实。巡护员透露,走在队伍最前面的通常也是经验最丰富的,要对野外环境具备高敏感度,必须负责全体队员的安全,例如提醒各种环境可能存在的风险(例如野生动物攻击)。

观察完小熊猫的兽迹,巡护员又在沿途发现猪獾觅食留下的痕迹。根据介绍,猪獾主要食用植物的根茎,觅食习惯会在地上用鼻子挖洞。根据巡护员研判,现场遗留的痕迹还很新,距离发现时大约只有三天时间。

▼ETtoday团队前进四川。(图/翻摄自掌上蜀秀PROMO)

巡护员还现场示范如何架设红外线摄影机,包括拍摄角度(高度)、电池的续电力都是考量的因素之一。巡护员指出,发现兽迹都要用可识别的事物当作比例尺纪录,例如手机钱包都可用来比对兽坑的大小。发现兽迹后必须做好海拔、日光、伴生动植物记录,统计后提供科学家参考。

总体而言,采访团队此行吸收到不少熊猫保育的经验,这些都是通过无数巡护员一步一脚印而来的心血,不仅弥足珍贵还搭配科学化有力支撑,对于熊猫的复育工作留下难以抹灭的印象动物园的熊猫虽然也很可爱,但美丽的事物还是留在原来的地方最好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