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韶/没有合作对话的基础 是当前美中关系难题

张宇韶/两岸政策协会研究员

被称为「亚洲沙皇」(Asia tsar)的美国白宫印太事务协调官坎贝尔(Kurt Campbell)近日表示,中国与美国的确有可能和平共处,但在北京越来越自信下,伴随的挑战将非常艰巨。

▲美国国安会印太事务协调官坎贝尔(Kurt Campbell)。(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坎贝尔指出美国当前的挑战在于,必须制定「能给中国表现机会战略」,但若中国选择站在「维持和平与稳定的对立面」,美国也必须要有所回应;他同时表示,北京近来显然越来越有自信,与此同时,他们也与许多国家展开对抗,这一做法与他们在1990年代的作风大相迳庭

美国「中国政策」的转变

多数中国研究专家都可理解,坎贝尔提及的所谓中国在九十年代的作风,正是昔日民主党「交往政策」(engagement)的核心假设:在理论上以新自由制度为主轴,主张经济互赖的驱动力下,必然可以建构某些行为准则与共享价值理念,透过「国际建制」足以管理与规范全球秩序,同时避免陷入现实主义制造的「安全困境」的陷阱。

这些人认为邓小平改革开放将带来「机会之窗」,一个经济现代化的中国将创造市民社会与中产阶级,这是启动民主化与和平转变的触媒,也让中共的决策日益温和且透明,最终转型成为民主政体

他们认为对于中国采取的围堵政策将会导致「越南化」的下场,这种认知显然与「遏止论」对其批判的「慕尼黑化」大相迳庭,这就是中国机会论与威胁论长期以来的争辩。

江泽民胡锦涛的「韬光养晦」路线,在习近平时代被打破了。(图/路透

平心而论,或许在江泽民或胡锦涛掌权下可以得到某种反馈,只要中共对外奉行邓小平的「韬光养晦」路线,在亚太地区实行「睦邻政策」,对内采取「民进国退」市场改革,对台实行「寄希望台湾人民」的统战策略,交往政策纵使没有达成目标,也不会有明显的损害与毁灭性,然而习近平掌权后却改变了这一切。

习近平路线也让美国智库界「拥抱熊猫」与「屠龙刀」两派之间的分歧日益缩小,红队蓝队开始认识的美中关系已经出现本质性的变化。

其实拜登并不希望美中关系处在全面对峙的状态,在有限度的议题领域双方可以寻求合作。这个动机可在去年选前拜登的态度得到验证。

拜登彼甚时投书世界日报》称要重建美国最亲近伙伴的关系,与其他国家携手合作,增进美国在亚太地区共享的繁荣、安全与价值。在应对中国的方式,拜登主张在符合美国利益的领域情形下与中国合作,包括公共卫生、核不扩散和气候变迁

▲拜登并不希望美中关系处在全面对峙的状态,但如今中美关系真如他所愿?(图/路透社)

讽刺的是,这些合作倡议在当下似乎成为过往云烟,也成为坎贝尔口中美中关系的挑战与和平共处的难处。姑且不论双方在疫情调查、揭露责任与疫苗外交互别苗头外,在气候变迁与核不扩散两大议题更是针锋相对。

习近平在气候变迁峰会的谈话不仅和拜登形成反差,也符合中国在全球议题上经常扮演的「政治上的巨人、经济上的侏儒」的角色

美中能不针锋相对?

正当拜登高举2030年美国碳排放减半的承诺时,习却宣称中国过去的成绩;并表示发达国家应该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切实帮助发展中国家」,强调「要重信守诺,不要言而无信」;同时宣称接着重申去年提出的2030年以前碳排放达峰值、2060年以前碳中和的目标。简言之,在气候变迁这个议题上美中毫无共识与政策交集。

在核不扩散的议题上,双方的冲突点更日益扩大。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报告说,中国核武库扩充迅速,与此同时美俄也加强了核武在安全战略中的分量。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日前发布报告说,尽管全球核弹头数量比2020 年有所减少,但是部署核弹数量有所增加。报告资料显示,中国核武库的增长速度连续第二年居世界领先地位。一年内中国现有的核弹头增加了30枚,达到了350枚。

此外,五角大厦去年秋天发布的关于中国军事力量报告估计,中国维持着「200多枚可操作的核弹头储备」,其中包括大约100枚洲际弹道导弹。报告称,中国打算加强其战略武器的「核三位一体」,使其能够从陆地、海洋和空中发射核武器。

▲习近平在各个领域意图改变现状的「修正主义国家」角色,必然使得美中关系难以回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友好状态。(图/路透)

华盛顿邮报》报导,美国「詹姆士.马丁禁止核武扩散中心」(CNS)取得的商业卫星影像显示,中国正在甘肃省玉门市的沙漠盆地兴建逾百座弹道飞弹的地下发射井,完成后势必提升核武实力。美国务院对此表示感到「忧心」,呼吁北京政府以实际行动降低核冲突风险。

当下国际体系与冷战时期最大差异是,一个全面对抗的零和体系,因为在全球化与新安全观的驱动下,国家间的合作与互赖仍有其必要性,特别是在疾病治理与气候变迁等议题中有其迫切性,这也构成美中关系调整修正的可能;然而习近平在各个领域意图改变现状的「修正主义国家」角色,必然使得美中关系难以回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友好状态。

在拜登眼中,北京在民主人权、地缘政治、区域权力平衡、全球生产供应链、军力扩张的积极作为将直接牵动华府的神经末稍,这些问题更直指台湾,使得台海议题成为双方角力的关键所在。

热门点阅》

► 712后台湾步向微解封?德国经验告诉台湾 要解封先做到这「五点」

► 詹长权/如何提升疫苗覆盖率?「同岛一命、先打一剂」

何美乡/英国力拼全面解封 感染率、接种率成当地人防疫装备

蔡锡勋/日本政府介入台湾问题「日式战略」

●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