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价值」从张妈妈鸡排看粉丝人数

文/郑心媚

景美爱买旁的张妈妈鸡排是我嘴馋时的不二选,她的鸡排鲜嫩多汁外皮炸得非常酥脆,味道又调得刚好,咬下一口,万分满足。其实这摊鸡排七、八年前本来在景美夜市入口,当时经常排了一长串等着买鸡排的人,后来据张妈妈说,摊位涨价,做的都被租金赚走了,干脆连招牌一起顶让给别人,她自己搬到现在的位置来。一开始我不晓得,还去夜市那买了几次,总觉得口味不对,也就不再去了,后来也忘了怎么发现的,总之绕来绕去,还是让我找到了胖胖的张妈妈以及她咸酥香的炸鸡排。

搬到这里后,一开始生意稀落,但没多久,发现的人愈来愈多,也就又出现假日排队景况,有次,还夸张的得排上近一小时才吃得到,队伍里,我还意外的遇见了以前中时的同事,她告诉我:几天前非凡美食报导过,难怪吸引了许多人到此尝鲜

那之后,我好长时间没去,因为懒得排队,也就不吃了。几个月前,突然想到,经过张妈妈时,发现隔壁摊子贴着「张妈妈鸡排」的招牌,而张妈妈本人却在自己的摊子前拍苍蝇。我上前跟她买鸡排,她很哀怨地告诉我:「明明就比较不好吃,只是挂了个有名的招牌,你看,排队的人这么多!」我瞄了一眼排队的人潮,问她:「可是,你才是张妈妈不是吗?我买到认得你了啊!」张妈妈这才褪下怨妇表情,露出笑脸来告诉我:「是嘛,那个摊子跟招牌,我顶给他做的...。」原来张妈妈缺钱只好把摊子顶出去,自己在旁边重起炉灶,却没想到大家信任嘴,光依赖招牌。

昨天下午饿了,我又去找张妈妈,哇!不得了,怨妇张妈妈这下风光了,满满的排队人潮,让她像个重新坐上宝座皇后般,指点着:谁先来?这一分谁要的? 而旁边那个张妈妈招牌,两个年轻人,孤寂的守着空空的鸡排摊。

我想着真实与虚华,内容与包装,过去二十年,我们都迷失在那些包装下了,于是得用揹着多少钱的包包、开什么样的车来评断人,做新闻时,第一句先问赚多少钱?红不红?来筛检。前几天,更听到一个往日颇具名号的出版媒体集团,挖掘本土作家标准在于「粉丝人数」,甚至还信誓旦旦的自以为「谁不想在我们的招牌下出书啊!」结果,就是很多人不想,因为昔日的金招牌,早已蒙尘生锈,而生锈的原因,何尝不跟那个只买下「张妈妈」招牌的鸡排摊一样,以为有着闪亮亮招牌,不管实质的内容如何,就能将生意做得风风火火。

世界转动、变化感觉,虚浮也走到了尽头,偌大的招牌随着真实被揭开,一一还原出本色来,有多少努力、付出,才能得到多少评价,多少价值

回归内容的价值,而不是价钱,身为内容提供者,我很开心世界这样转变了。

作者郑心媚,新闻工作者。以上言论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讨论与声音,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