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应年补健保800亿缺口 医护不血汗

新光医院行政副院长洪子仁。(洪子仁提供)

今年3月10日台湾睽违68天,本土确诊案例再现「嘉玲」,在目前全世界疫情严峻之际更突显台湾防疫的表现,并反映在国家整体经济上有亮眼的成绩。本月初中华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健全于投书中,提出台湾近两年来经济成长率大幅超越世界已开发国家平均值,以2020年为例,台湾经济成长率为3.36%,已开发国家经济成长率之平均值为-4.5%,正负之间台湾多了8%的成长,以GDP总额20兆计算,粗估因台湾防疫有成而带动的经济效益高达4000亿。

台湾能有这样防疫成绩,防疫金三角功不可没,包括政府公卫政策防疫体系、医疗机构防疫第一线守住及民众公民素质的展现,但在防疫优异表现中却隐藏健康总预算的不足。

近10年来台湾健保总额的增长随经济成长率增加,但国家GDP成长1%其民众对医疗需求是超过1%,换言之,10年来健保总额与医疗需求差距越拉越大,而缺口扩大的情形下只透过健保财务平衡方式「总额预算制度」,造成健保点值下探(打折给付),医院只好不断降低成本COST DOWN,影响的就是医护人员执业环境恶化及民众医疗品质下降。

要解决这样的难题让健保能永续经营,许多学者提出部分负担的选项,但健保总额缺口(医疗服务点值要达1点1元,目前约1点0.9元)高达800亿以上,部分负担的增加,对总额年的影响不过120亿,是杯水车薪。

从2018年健保署公布的医院财报中发现,19家医学中心有10家医院医疗本业获利呈现赤字,更重要的是如何补足健保总额的缺口,才不致于让医护人员辛苦付出劳务与专业,却连最基本的健保点值1点都无法换取等值的1元。

回到问题真正核心就是健保总额不足,要补足点值1点1元,弥补每年高达800亿的财务缺口,应采取积极作为,建议应由政府分年编列特别预算,投资医院资讯及医疗设备更新,或是分年提高健保总额成长率,提高健保费率(投资健康),以回馈近两年新冠疫情冲击下医护人员的无私付出,也才是国家健康保险制度发展的长远之计。(新光医院行政副院长/国立阳明交通大学兼任副教授洪子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