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牌与虚拟女友打斗!台中歌剧院2020科技艺术 浮空投影、4D Box智慧舞台
▲▼台中歌剧院2020TIFA以「科技艺术」为主题,《光年纪事:台北—哥本哈根》运用4D Box智慧舞台技术,整合3D浮空投影。(图/Carl Emil Carlsen摄影/台中国家歌剧院提供)
台中歌剧院「2020台湾国际艺术节」(2020 NTT-TIFA) 以「科技艺术」为主题策展,将从今年12月持续到2020年5月举行,精选11档国内外节目,跨越舞蹈、音乐、戏剧、多媒体展览等型态,动用4D Box智慧舞台、浮空投影、人体感测等科技,改变观众欣赏艺术和感受人性的视角。
此次有来自荷兰、丹麦、芬兰、加拿大等国家之艺术创作,更有跨国共制作品,而主题虽聚焦于科技艺术,但无论是以数位技术发展的作品,抑或以科技手法呈现的艺术,皆可看见表演技术创新与人性思维的共融,令观众深刻感受情感的连结及人性的温暖。
而作品曾多次入围金马奖、受邀参与国际数位艺术节的剧场及新媒体影像导演周东彦,与丹麦埃尔西诺文化庭院(The Culture Yard),跨国共制《光年纪事:台北—哥本哈根》,运用4D Box智慧舞台技术,整合3D浮空投影、人体感测及即时影像等数位科技,打造丰富的视觉景象,由台湾及丹麦的表演者同台诉说一则转化自自身经验、回游于彼此梦境的当代故事。
▲周东彦希望每个人能有一个存放自己快乐与悲伤的「储泪瓶」。(图/台中国家歌剧院提供)
导演周东彦则分享道,作品从2016年开始发展,期望能从科技的外在形式,走进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感。他也在27日记者会上带来「储泪瓶」展示,希望每个人能有一个存放自己快乐与悲伤的「储泪瓶」。
▲《夺爱最终回》真实与虚拟女友打斗。(图/Søren Meisner/台中国家歌剧院提供)
芬兰编舞家暨舞者诺拉.汉努拉(Noora Hannula)同样使用丹麦埃尔西诺文化庭院的「4D Box智慧舞台」,以虚拟交友游戏为灵感,创作出《夺爱最终回》(The Ultimate Battle),爱情中的第三者不是血肉之躯,而是虚拟人物,作品结合武术及现代舞,以逼真的电玩特效呈现「正牌女友」跟「虚拟女友」的打斗,探讨数位爱情以及科技亲密感等议题,引人深思。
荷兰全才艺术家米歇尔.冯德艾(Michel van der Aa)的3D歌剧《消逝》(Blank Out),以南非诗人英格丽.琼寇(Ingrid Jonker)的诗作为灵感,结合即时投影和3D影像构筑场景,探讨母子之间的亲情纠结,以及人如何在记忆中处理创伤。
另外由交响乐团以现场演奏搭配影片的电影交响音乐会已经蔚为风尚,但是荷兰电影导演卢卡斯.冯魏昆(Lucas van Woerkum)制作的《影像协奏曲》(Symphonic Cinema)却不一样。他为《达芙尼与克罗伊》(Daphnis et Chloé)与《火鸟》(The Firebird)两首乐曲重新编写文本、拍摄影像,透过特殊电脑程式,可随着指挥洪毅全的音乐诠释适时调整影像速度,翻转了影像与音乐的主从关系。
▲歌剧院驻馆艺术家王连晟新作《无光风景》。(图/李依桦摄影/台中国家歌剧院提供)
歌剧院驻馆艺术家王连晟新作《无光风景》,灵感来自挪威导演艾斯基佛格(Eskil Vogt)2014年的《盲》(Blind)。王连晟让舞者透过穿戴式装置来控制机械、灯光、声音和视觉,并试图从三个面向,包括人工智能的蓬勃、机器与社会、女性与社会,来探讨间彼此间对立与共生的状态。
台中歌剧院「2020台湾国际艺术节」自今年12月持续到2020年5月举行,12月1日中午12点起将于两厅院售票系统开放歌剧院会员预购,12月8日中午12时全面启售,更多节目内容及详情,可至台中歌剧院官网查询。
▲台中歌剧院2020TIFA以「科技艺术」为主题。(图/台中国家歌剧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