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睁一只眼 怎看得清美中虚实

图片来源:《多维TW》

当中度台风哈吉贝卷走太平洋上的大量水气与云系,朝向日本推进之际,台湾总统英文则在距离日本2,000多公里外的台湾,顶着台风所促成的艳阳天气,站在总统府前的双十庆典高台上,向全台2,300万民众高喊要「壮大台湾,走向世界」,并指中国大陆「以威权体制,结合民族主义和经济力量,挑战自由民主的价值和世界秩序」,而台湾因「处于印太地区战略前缘」,当前已成为「守护民主价值的第一道防线」,蔡英文把台湾形容为「自由民主捍卫者」的同时,更强调要「结合理念相近的国家,确保台海和平稳定的现状不会被片面改变。」

台湾外交部全力宣传,不但把来台观礼的美国议员克鲁兹(Ted Cruz)形容为「近35年来第一位出席我国国庆活动的美国联邦参议员」,更以「日华议员恳谈会」内多名日本议员陪伴日侨学校学生一起走上凯达格兰大道参与游行之举,强调这是双十国庆游行上首度出现与台湾并无邦交的日方身影。透过双十庆典的外宾团里美国与日本国会议员的「首例式」参与,向台湾民众传达当前国际社会中,美国与日本等「理念相近国家」,尽管与台湾不具邦交关系,却能够展现与邦交国家相同、甚至超越的对台支持。

然而官方新闻稿没说的是,今年来台参与双十国庆庆典的外宾人数仅317人,比去年少了近百人,就算跟前年或者蔡英文刚上任2016年的347名访宾相比,今年的数字都是偏低。其中,光是北美地区访宾就从去年的41人狂跌至今年仅剩5人。从来访的团体数看,去年国庆外宾庆贺团总计56团,今年仅剩20团,至于本来到访人数就偏低的欧洲,今年来参观国庆的重要政要更仅剩1名德国地方层级议员,这与去年德国与英国苏格兰至少3名议员到访情况相较,萎缩明显。

至于今年官方所谓的美国与日本「力挺」,实际上日华恳谈会议员参与台湾双十国庆典礼早已是多年来惯例,美方过去也常有国会议员或智库成员受邀参与国庆活动,例如去年美国传统基金会创办人佛讷(Edwin Feulner)与美国西北州议会领袖都曾参与国庆,而今年克鲁兹一行仅4人的国庆访问团明显比过去「干瘪」了不少。

「被放大」的国际声援

从蔡英文政府上台之初,在两岸议题上坚持其所谓的「维持现状」,实际作为却是不断与对岸拉开距离,让北京对其评价从「未完成答卷」到「不及格」,两岸关系也进入柯文哲口中所称「30年来最烂」,但当权者提出的解方不是改善陷入僵局的关系,反先称「对岸已读不回」辩称两岸僵局非台方过失,近来更进一步以「威权扩张威胁民主自由」为由,干脆地闭上了望向海峡对岸的那只眼。同时又不断向民众展现另一只睁开眼睛所看到的「理念相近」支持。

所以就看到,蔡英文总统不断地接见各「理念相近」民主国家来台的访问团体;看到由欧洲议会与德、法、英三国国会内「友台小组」所共同倡议成立的跨国议会平台「福尔摩沙俱乐部」(Formosa Club)于10日16日正式成立;看到台湾高声疾呼仍未能得其门而入的「国际刑警组织」(INTERPOL)大会在10月18日闭幕后,我外交部所统计并发表、对台湾参与该组织的「空前强劲国际支持」呼声:包括11个台湾友邦都致函国际刑警组织主席要求应让台湾加入,以及14国总计140位相关国家国会议员以各种方式表达对台湾加入国际组织的支持。

然而当执政者不断端出所谓的「成绩单」或「功绩统计」,向民众传达「理念相近国家对台湾有着实实在在支持」的同时,却没有告诉民众,就算日本外宾参与双十国庆的人数最多,但台湾殷切企盼借以打开商路的「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相关磋商,到现在仍看不到起点,导致蔡英文在接见「国庆日本国祝贺团」团长古屋圭司时,仍得向对方不断重申我方的期待。

更不用说台湾已多次向美方提出「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的相关磋商意愿,就算美国众议院在今年5月通过的《台湾保证法》中,同样呼吁美国贸易代表署应与台湾以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为目标,重启会谈,但台美自贸协定到今天仍是「只闻楼梯响」状态,迟迟未有进展。台湾当权者一再对内宣传「国际支持」的同时,能够看到的「支持」除了政治人物上下嘴皮子动一动的「声援」,或者发起联名信件的「纸上作业」外,能真正带给台湾实益的行动几乎付之阙如。而当权者却把这些国际声援当作实质政绩般致力宣传,如同以毫无疗效的「安慰剂持续喂养、催眠人民。

「有力」支持的虚与实

之所以会如此对内大力宣传所谓的「国际支持」,除能借以巩固自己的执政正当性外,在总统大选只剩两个多月的冲刺期,透过宣传以强化自己是「已获得美、日等国际力量支持」的参选人身份,替自己的选情加分,也是重要考量。所以10月7日在台湾外交部与美国在台协会(AIT)共同举办的首届「太平洋对话论坛」获得高度宣传,与会的美国国务院副助卿暨APEC资深官员孙晓雅(Sandra Oudkirk)在致词时所说的「代表川普(Donald Trump)总统与蓬佩奥(Mike Pompeo)国务卿启动这项对话」更被台湾媒体放大解读,仿佛台湾当前的执政者已可「上达天听」般,与美国建立起直接对话桥梁。

在隔天10月8日由台湾主办的玉山论坛上,更找来美国前白宫发言人桑德斯(Sarah Sanders)发表专题演说,在会上高喊要「全球共同对抗邪恶势力」,并公开对台湾2020总统大选表达意见,称:「无论未来是谁担任台湾的领导人,都应该加入对抗邪恶的队伍、站出来做对的事。」连续两名在职与卸任的美国高官来台,并在言谈间展现对当前民进党政府「闭上左眼」、在两岸间走向对立升高路线的「隐性支持」,这种所谓「台美关系40年来最好」的气氛,自然可成为执政党为争取连任的重要宣传工具。

而同时,国民党总统参选人韩国瑜,出乎外界意料地在10月18日接待来台访问的AIT主席莫健(James Moriarty)后,以时间因素为由表达了选前不赴美的安排,成为1996年台湾开放总统直选后,第一位未曾参与约定俗成「赴美面试」的总统参选人,毕竟当年连争取连任的前总统李登辉都曾亲赴康乃尔大学演讲;其竞争对手彭明敏也在放弃美国籍后,于选前拿着中华民国护照亲赴美国。韩国瑜这番婉拒赴美面试的做法,也引来外界对其「没准备好、怕赴美反扣分」的质疑。

然而对于台湾的大选,美国真能发挥这么大的作用吗?2012年总统大选前,民进党提名的总统大选参选人蔡英文,也曾在2011年9月赴美访问,但其前脚刚在华府提出「台湾共识」,《金融时报》就引述美国高官说法,称「她给我们留下一些很大的疑问,即她是否愿意并且能够继续维持台海两岸近年享有的稳定关系。」这番疑似遭美方「否定」的说法,常常被外界解读为蔡英文当年挑战马英九连任失败的重要原因。

回顾当年选情,蔡英文以近80万票的差距落败,但蔡英文在选战一开始的气势并不差,过程中甚至几次出现民调支持度与马英九不相上下的情况,最终仍苦吞败选,连民进党自身的检讨都坦言,这与蔡英文在两岸议题上无法给民众足够的执政信赖感有关。而所谓「美国面试」或者美方的「否定」,若从民调支持度来看,蔡英文遭遇美方打脸的2011年9月至10月,却正好是其民调支持度持续攀升的时期。

反观马英九,当2011年12月正调整其所提出的「两岸和平协议」政策,附加上「必须符合『一个架构、两个前提、三个原则和四个确保』等十大保障,以及需要经过公投」等限制后,让马英九在两岸关系方面已在第一任期内获得一定成果,其坚持「不统不独」维持现状路线,更在和平协议的但书上得到更多民众信赖。在此情况下,马英九民调持续攀升并与蔡英文拉开距离,最后再加上「临门一脚」的台商力挺「九二共识」主张返台投票,使马英九拿下最后的胜利。

睁开双眼才能看清实际利害

从2012年的选战过程可清楚看到,所谓美方肯定或支持程度,对总统大选的决胜并未呈现关键性影响。相反地,两岸关系处理的手法和态度,才能真正影响选民投票意愿。其中道理明白易懂,毕竟大陆目前已是台湾最主要的贸易对象,在两岸交往持续深化的今天,大陆本身所具备的机会与发展潜力,已成为台湾人就业选择的重要考量。

当台湾的金流、物流、人流都不可能全然避开大陆,也不可能以当前正处在经济收缩、贸易壁垒兴起、人力资源内向化的美国作为主要投入方向时,那么,该怎么处理「近处」的两岸关系,以便获得最大利益,便是对台湾民众与台湾自身发展最实际的思考方向。毕竟所谓的「芒果干」喂不饱肚子。当前,台湾自身主体性已存在多年,但台湾经济发展却长期踱步不前的情况下,所谓的「站在第一线守卫」或者「护主权」等说法,可以是嘴巴上高喊出的呼声,说出来让心里感觉舒服些,却无法转为生活中实际所需的柴米油盐。

美国等国际社会的支持,或许可以让台湾人的心里多获得一些「安全感」,安全感或许能让人愿意在此停留;而赚到手里的钱,才能让人过出更丰裕的生活。无可否认,美中双方对台湾政治、经济都具有影响力,但反映在现实上,美、中对台却存在着安全、意识形态,以及经贸利益上的虚实差异。

当前对战2020总统大选的蓝绿参选人,蔡英文「亲美反中」与韩国瑜「冷美热中」已呈现清楚的分水岭,蓝绿双方全力向选民凸显自己所要诉说的话语,希望选民能够只透过自己所描绘的形象来观察理解世界。然而当前情况是,海峡对岸存在机会的同时,也存在一定压力,这是客观现实,必须认清并妥善处理。太平洋的另外一边虽然口头上喊着支持,但天高皇帝远,其能提供以及真实产生的影响,除了心理安全感或认同感,难有其他。台湾当前要做、也应该做的,是在国际局势与机会下,壮大自己;若只睁开一眼,不论看向哪里,都只剩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