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队老被逆转,真的只是「可惜」吗?

▲亚运中华棒球队。(图/中华奥会提供)

石屹轩

我时常觉得,棒球是一项讲究机率」的运动,如何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将每个Play的成功率提升到最高,进而赢得比赛

仁川亚运棒球金牌战,中华队前段战打得相当不错,1局下和6局下少于两出局三垒有人时,林瀚郭严文都有送回垒上的跑者投手郭俊麟陈冠宇的表现也都够水准,可惜5局上游击手潘志芳的失误,让中华队多丢了一分。

这场比赛最大的关键,我认为是在7局下半,中华队以3比2领先,又无人出局攻占一、三垒时。此时韩国派上右投后援安志晚,中华队则轮到7棒指定打击,右打的朱立人

在这个争抢关键保险分的时刻,如何将得分的「机率」提升到最高?简单举个例子,就是左打者对右投手的优势

原谅我对韩文一窍不通,无法查到安志晚分别对右打者与对左打者的被打击率。但我想,左打者面对右投手,比右打者面对右投手具有优势,绝对是肯定的。大联盟统计,从2007年到2012年,右投手面对右打者的平均被打击率是0.251,面对左打者时被打击率则提升到0.268。(当然,如果你对上的右投手是Mariano Rivera,那又另当别论)

7局下,当中华队无人出局攻占一三垒,对手换上右投,中华队则轮到前两次都打不好的右打朱立人,此时是否可以考虑更换左打者,提高对战优势,进而提升得到保险分的「机率」?当时中华队板凳上的左打者还有张进德、杨先贤和于孟雄,况且更换指定打击,对往后的守备将不造成太大的影响。

但是,我们的教练团选择按兵不动,结果是朱立人挥棒落空被三振

错失掉第一个机会,再来轮到8棒林琨笙考量到林琨笙此战有一支安打,又是配球和领导球队的核心,此时不换下他可以理解。但这时,对手韩国就掌握住较高的「机率」,成功守住可能失掉的分数

林琨笙最后将安志晚的外角变化球,勉强碰向中外野,这球打得其实相当漂亮,如果是正常守备,很可能是一支安打。但是第一时间,我想许多人都和我一样的惊讶:「韩国中外野手怎么会守那么浅?」

还是「机率」的问题韩国队这样的布阵是有风险的,如果因为守太浅而被打Over,恐怕得要掉2分。但是,林琨笙向来不属于长打型的打者,韩国想必也评估过:「趋前防守,守住关键分」的机率,要比「被打Over,多掉2分」的机率大的多,于是他们选择趋前,结果证明他们是正确的。

▲亚运棒球金牌战。(图/翻摄自华视

然后我又想到去年经典赛8强,中华队和日本队那场浴血大战,日本队在9局上的那次盗垒。该场比赛之后,曾经来台职棒高津臣吾上了节目分析,原来日本队是抓到陈鸿文投球动作过大,在此情况下发动盗垒,成功机率将大幅提升。

根据作家许昭彦先生在「轻松看懂美国职棒」一书中引用的美国报导,「如果投手投完球,到捕手接到球,最后传到二垒的时间多花了0.3秒,那对手盗垒成功的机率,就从百分之61.4提升到百分之77.1。」

当时日本节目是这样分析的,「日本职棒投手平均投球动作要花1.25秒,而陈鸿文则要花1.4秒。」当时日本考量到多出这0.15秒,盗垒成功率可望提升,于是大胆启动,结果是鸟谷敬盗垒成功,井端弘和敲出追平安打,最后日本队在延长赛击败中华队。

回到这场中韩金牌战,中华队先是错失了追加保险分的最佳「机率」,反之韩国队则掌握住守住分数的最佳机会。之后8局上换上罗嘉仁,我认为换投时机没有问题,只是罗嘉仁的控球,使得中华队在前7局的高水准演出付之一炬。至于中华队为何总是欠缺一位强力终结者?我想这又是另个层面的问题了。

其实,从去年经典赛对韩国、日本,中华队连两战在球赛后段遭到逆转,到去年底的「中日经典对抗赛」,中华队连吞三场低比分败仗,到昨天这场中韩亚运金牌战,中华队都面临一个相同问题,那就是:我们的选手都具备不错的实力,也展现出应有的缠斗力,差别在我们无法将「实力」与「缠斗力」,化为赢球的能力。

这次亚运,韩国实力高于我们无庸置疑,我也不想再提那种「球是圆的」、「中华队不是没有赢球机会」的老调重弹。还是那句话,当你在细节部分没能掌握最佳的赢球机率,反之对手则有效掌握,结果自然是高下立判

●作者石屹轩,热爱体育,任职于FOX Sports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网友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