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衝突將如何影響投資布局?

中美贸易紧张左右近几年全球政经局势。路透

【撰文:陈硕存】

中美贸易紧张左右近几年全球政经局势,接下来局势将如何发展?川普(Donald Trump)在2016年赢得总统大选前后,开始颠覆共和党多年来的正统观念—促进全球自由贸易,导致美国两党现在都持不愿促进自由贸易的态度。例如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在2021年上任时选择不取消前任实施的关税,而是将重点放在劳资关系和外国竞争带来的挑战上。

但双边贸易对中美两国仍然至关重要。中国是美国的第3大贸易伙伴,仅次于加拿大和墨西哥。2022年,美国与中国的商品和服务贸易总额估计为7,584亿美元—出口额为1,955亿美元、进口额为5,629亿美元。

不过,现阶段中美关系依旧脆弱。美国国务院2023年向美国商界发出通知,警告中国政府将加强对专业服务公司的审查。该通知建议美国公司应权衡在中国保持实体运行的风险。另一份通知则建议美国人应重新考虑前往中国旅行。

关税的开征加上之前的疫情扰乱了全球供应链,其长期影响才刚刚开始显现。而美国和中国都把重点放在双边贸易各自占优势之处。美国可能会对美国公司在中国进行的直接投资进行更严格的监督,并限制先进技术的转让。在中国方面,对美国和欧洲限制出口稀土和其他具价值的矿产是可能的反制方式。

虽然美中之间的贸易关系具高度的竞争性,但由于这两个经济体仍然相互依赖,应该会因此减缓双边关系的退化速度。美国对外投资限制的行政命令主要集中在对美国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领域,例如先进半导体和量子技术。大众投资工具(共同基金、ETF等)基本上也被排除在限制之外,而且该命令本身限制的范围比预期的要窄。

高价值技术相关产业 将受更多贸易限制

因此,我们认为中美之间的冲突不会无限扩张,美国和中国仍可能会寻求双边贸易协定,并与个别贸易集团达成狭义的协定。展望未来,我们认为两国农产品和消费品虽然可能会偶尔发生争议和定期征收关税,但贸易将会持续下去。而产生摩擦的重点,则可能集中在与国家安全相关的领域,使得高价值技术将受到更多的限制。

就中国方面,最近在钢铁和太阳能板以及电动汽车(尤其是电池)生产方面的主导地位,对美国构成了挑战,并在部分电动汽车供应链等领域提供了潜在的投资机会。然而,近年来美国实施的经济制裁有所增加,因此对于中国高科技领域的长期投资构成了可能的风险。

美国对中国企业除了征收关税之外还加诸针对性的制裁,同时通过颁布《晶片法案》、《降低通膨法案》和《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来鼓励国内制造业。因此,我们预计未来几年美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将下降。此外,许多美国公司也正在将其全球经营计划以区域性来划分,以厘清监管要求并降低地缘政治风险。

由于科技、贸易的竞争关系,也导致中国在金融方面改革发展。例如中国在促进与第3方的人民币支付及国际双边贸易以人民币支付上,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其目的是建立一个基于替代货币的平行贸易和支付系统,使其不易受到美国政府制裁的影响。

除此之外,作为在美国首次公开发行和上市的替代方案,中国还鼓励企业将其股票在中国和其他全球金融中心重新上市或双边挂牌。整体而言,中国国内资本市场改革正在加快步伐,推动国家自力更生和「中国制造」的经济政策。

不过,尽管中美正在降低对彼此的依存度,但这并不是一朝一夕,也并非轻易可以达成的事。一方面,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国债持有国之一,同时也是美国农产品的重要买家。另一方面,中国市场也是美国跨国企业的主要市场,在标准普尔500指数中上市的美国公司在中国的营收比重达7.6%。因此美国官员一直拒绝使用「金融脱钩」(financial decoupling)一词,而是更倾向运用「去风险化」(de-risking)来形容政府在降低美国经济过度依赖中国的风险。

整体而言,我们认为中美贸易的紧张局势有机会持续下去,因为中美都会以本国利益优先。对美国来说,这意味着加强对外国直接投资和技术转让的现行限制,以及持续强有力的制裁制度。而对中国来说,则可能继续寻求与原材料和农产品的替代供应商建立更牢固的双边关系,而中国和这些贸易伙伴可能会试图以人民币结算。

当美中的摩擦持续(同时两国可能会争夺在新兴市场的影响力,并对技术转让和研发保持严格控制),以及我们预计金融市场区域化趋势将加速下,这可能会对资本流动造成影响,投资人可密切关注中美关系发展。(本文作者为瑞银投信投资研究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