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城中城烧出蔡政府的冷漠与歧视

中时社论

高雄城中城大楼失火,造成46人死亡、41人轻重伤的惨剧。这栋有「鬼城」之称的老旧大楼,从1到6层堆满易燃物;全栋大楼本无任何消防设备,1个月前才好不容易买了16支灭火器,但遇上大火杯水车薪。社会底层的悲歌在高雄市实际上演,执政者的目光,何时要从云端往下查看?

有钱大内宣 没钱帮弱势

任何人经过城中城大楼,都可以想像它不会符合消防标准;也有PTT网友第一时间爆料,城中城的内部情形是「倒闭的证券公司内堆有大量易燃物」、「废弃百货公司被游民占据,多处有焚烧痕迹」。现场消防员也抱怨,楼梯间完全堵死,第一时间根本进不去。

这些事情乡民都知道,为什么高雄市政府不知道?公部门的惯性是把责任推给法律,高市府说「依法」城中城不需要公安申报,去消防安检又遇到门禁,无能为力云云,真是如此吗?依据《建筑物公共安全检查签证及申报办法》,地上12层的城中城大楼属于「8层以上未达16层之H2组别」,公安申报的施行日期由「当地主管建筑机关依实际需求公告之」。所谓「城中城依法不需要公安申报」,这也是依高市府自己的行政命令;台北市已经公告,将11层以上之「H2类组」纳入应办理公安申报范围,台北做得到,为什么高雄做不到?

高雄市长陈其迈指示在3天内,对34栋「类」城中城大楼完成联合稽查,这时候法源又不是问题了,陈其迈根本是打了自己的部属一巴掌。可见之前高市府拿没有法源当借口,完全是在推诿责任。过去20年,高雄从谢长廷到陈菊、陈其迈主政,对于老旧大楼都是应作为而不作为,背后的心态是「消防安检了又能怎样」?城中城的住户大多是经济弱势,根本无力添购消防设备;住户没钱,高市府也不想出钱,这才是城中城「被自生自灭」的原因。

根据《公寓大厦管理条例》,「公共消防灭火器材之维护,其费用政府得视情况予以补助」,这也就是说,如果高市府愿意编列预算,补助老旧大楼的消防器材,城中城大楼的惨剧根本不会发生。只是陈其迈连救命的钱都想省,今年高市府补助公寓大厦维护共用设备的预算只有可怜的10万元,每栋最高补助5000元。高雄市真的有穷到这个程度吗?

苏贞昌 站在云端看众生

摊开高雄市政府的其他标案,「城市形象广告托播案」预算800万元;「市政活动广告托播」预算900万元,大内宣广告是几百万的花,对弱势市民的生命保障却只有「1年10万元」的补助,这就是陈其迈的价值取舍?这就是民进党要给世人的形象?民进党从草根起家,向来支持弱势团体,当年许多政见都可以看出从底层出发的人文色彩;但不知道为什么,执政越久,眼光越势利,从草鞋换成了皮鞋,从汗衫穿上了西装,今天的民进党,已不是当年那个跟庶民站在一起的民进党了。

就算没有城中城的失火,民进党执政这5年来,到底为弱势族群做了什么?调高基本工资,这对没工作的人有意义吗?反而因物价上涨而受害;大玩「五倍券」加码券抽签,这对不懂电脑的弱势族群来说,能够参与吗?舆论一再呼吁,纾困普发现金,行政院却坚持要发五倍券,说怕民众把现金存起来。生吃都不够,苏贞昌怕民众「曝干」,完全与民意脱节。

政府的资源有限,到底是应该迎合有竞争力、能帮助社会发展的「胜利组」,还是寻找被边缘化、需要社会协助的「弱势组」,这是价值观的选择。在疫情中,台湾的科技业一枝独秀,订单满载;观光、服务业则面临长期的萧条,甚至有人因此轻生。

9月的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2.63%,受伤害最大的就是靠存款或者年金过日子的独居长辈,民进党一再举债,恶化了通膨,却没有为真正的弱势者增加任何的收入。政府因为出口增加带来的经济成长而沾沾自喜,却没有看到外销与内需产业两者贫富差距的恶化,也没有看到人民真正的苦痛。

「城中城」不是人生胜利组,而是被政府放生的冰山一角,在内需产业苦苦挣扎的台湾人民都是「城中城们」,都是被政府不屑一顾的族群。真正伤害台湾的不是火灾本身,而是火灾背后,蔡政府对弱势族群的冷漠与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