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台商回流,蔡政府的兴奋剂

范扬光摄)

民进党政府台商回台投资视为重要政绩,大肆宣传,蔡总统更设下指标,设定今年台商回台投资5千亿元,经济部长沈荣津表示有机会上看6千亿元,看起来将为台湾带来庞大的投资与就业机会,经济前景可期。问题是,实情真的如此吗?

先看看中央银行最新公布的金融帐,攸关外人来台直接投资的金额在政府口中庞大台商资金回流潮带动下,今年第1季却不增反减,仅8.4亿美元,为上一季15.1亿美元的一半左右,若与去年陆美贸易战还没正式开打前的同期相较,锐减57%。如果台商回流真如政府所说已经超过3千亿新台币,为何外人直接投资出现负成长?

首先,政府公布的是台商打算投资的金额,而非最终实际投资的金额。意思就是这些数字都只是申请时喊喊,实际投资金额会不会完全到位,没人知道,反正时间过了,人们也忘了。日前央行就明确指出,台商回流确实有助缩减金融帐流出规模,不过,从今年首季金融帐数字来看,显然仍未看到台商资金大举回流的迹象。央行的说法明显与经济部大肆张扬的数字有着极大出入,再次证明政府为粉饰每况愈下的经济表现,刻意玩弄数字游戏,数字狠狠打了小英政府一巴掌。

显然这一波回流台商根本就没打算汇回境外资金,而是利用政府提供的租税优惠与贷款补贴,向本地银行进行长期低利融资。根据国发基金的《欢迎台商回台投资专案贷款要点》,为了吸引台商回流以促进国内投资,国发基金将提供专案贷款,依实际贷放平均余额年息1.5%支付委办手续费委由承贷银行出资办理,同时要求贷款利率不得超过邮政储金2年期定期储金机动利率加年息0.5个百分点计息贷款额度则从原本200亿元放宽到没有上限。若以目前邮储2年期定期储金机动利率1.095%计算,国发基金提供的专案贷款利率上限就是1.595%,这意味着银行理论上,最低可以给回流台商不到0.1%的利率贷款,而且金额无上限。在现今银行业普遍严重杀价竞争的环境下,其实是隐含非常大的信用风险

面对这么优渥的融资条件,聪明的台商当然会选择在当地贷款,把经营风险转嫁给银行,而境外资金则持续留在海外赚取相对较高的投报率。因此,金融帐的外人直接投资无法呈现台商回流现象,就不令人意外。值得注意的是,政府为了美化数字所采取的补贴无上限低利融资做法,存在着很大问题。一方面,对于长期产业升级转型帮助不大。因为如果回台企业都只想着利用政府低利融资来降低营运成本,那又该如何期望他们能够创造出更高或更多附加价值的产品呢?过去台湾厂商一直无法有效创造出自有品牌价值,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无法跳脱这种只想降低成本的制造思维

另一方面,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炮火范围已不仅局限于商品与劳务贸易,而是涵盖科技与货币等领域,这也让外界担忧最终局势将走向最坏的一面。5月联合国与OECD最新公布的两份经济预测报告,就大幅看坏今明两年的全球贸易走势。其中联合国把今年全球贸易成长率从原本3.7%下修至2.7%,OECD更是悲观到只剩2.1%。在如此严峻的全球贸易环境中,一旦外部需求全面萎缩,回台台商期待的转单效应恐怕只是一场镜花水月的梦。到时政府大量补贴的专案贷款,难保不会变成跟打水漂一样,有去无回。而这也是为何前文一直强调信用风险的原因。因为主政者可能让国家陷于金融危机之中而不自知。

台湾陷入「高所得陷阱」已经超过10年,亟需转型为创新型高附加价值经济,执政者千万不能看到台商加速回台就见猎心喜,台湾完全不需要追求比较利益的台商回流,让台湾继续在平庸型经济中挣扎。

尤其,站在资源分配的角度,当政府以超低利率专案贷款吸引台商回流,其实是把资源给了当下最不需要的对象,特别是对那些本来就有意回台,且规模较大的厂商,这种补贴根本就是劫贫济富。讲白话一点,当中小企业苦哈哈找不到银行借钱,或必须用较昂贵的利率跟银行借钱时,一直强调会与弱势站在一起的小英政府,却决定对回台大厂加码补贴,说穿了,也不过就是个说一套做一套伪君子。难道这才是民进党政府真正的核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