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财经检讨 蔡政府敷衍社会期待

中国时报社论

民进党在地方选举大败,未能通过期中考后,蔡英文总统召开财经会议,会中就三个面向做出指示,相关部会也准备了政策回应。然而,无论是指示或回应,看来都是在选举失败之下对社会期待做出的敷衍回应,不会有明显效果。说白了,就是在「打假球」。若真想让民众有感、对选举产生止血效果,就必须彻底检讨,提出新政,才有可能避免2024被翻盘。

不能解答年轻人疑虑

蔡总统的三项指示,依序为:一、维持经济成长动能,稳定民生物价;二、加强照顾弱势族群,减轻人民生活负担;三、强化金融机构及国营事业因应经济、金融波动的韧性,建立有效应变机制,确保经济及金融稳定。而相关部会的回应则是:政府将规画公共运输补贴政策,减轻通勤族支出;现行租金补贴政策朝更简政便民进行调整。这三项指示,其实以目前国际情势和国内政策及人事布局来看,都难以达成目标,只是稍微讨好了年轻人,但基本影响不大。蔡政府在「用人唯己、中央揽权」的作为下,已塑造了一个唯唯诺诺、难有新意的内阁。

目前,年轻人最需要的是相对于物价,薪资能够明显成长,以应付生活所需。其次,是国家要安定和平,没有战争的恐惧和从军的阴影威胁到他们安定的生活,以及生育儿女的意愿。其三,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和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子女可以安心学习和成长。这些最基本的要求,却都在蔡政府的意识形态执政下变成了难以实现的奢望。请问,上面的指示和政策回应,能够解答年轻人的这些疑虑吗?

民生物价主要来自国际因素,难以沿袭一般控制物价的模式来奏效;特别是能源和粮食价格因俄乌战争波及,台湾基本上无能为力。然而,让物价平稳的重要途径是扩大供给腹地,让突发性物价上涨可借由快速进口获得平抑。蔡政府恶化两岸关系,不让「服贸协议」生效,进一步咨商「货贸协议」也终止;也不启用核四、延用核二和核三,就排除了用大陆产品快速舒缓台湾供需失调、物价上涨的机会,也失去用廉价核能来平抑能源价格的机会,注定会让物价难以平稳。

无法让产业均衡发展

其次,在因应经济和金融波动的韧性方面,以金融而言问题较小,只要中央银行稍微注意即可;而以台湾央行的谨小慎微作风,不必过于担心。但是,以目前台湾产业结构极度向高科技电子业倾斜的状况,根本难以保有产业韧性,只要国际需求有个风吹草动,就会明显冲击经济成长。要强化产业韧性,就必须调整产业结构,让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相对均衡地发展。但经济部不此之图,反而进一步锦上添花、重押在半导体业,让产业更加失衡,除了弱化产业韧性,还会让所得分配更加恶化,制造更严重的社会问题。

新冠疫情爆发之时,幸好台湾还有残存的口罩工厂,得以快速扩展应急,甚至肩负「口罩外交」的重责大任。但蔡政府迄今没从这样的产业韧性得到任何启发,让健全「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下必须存在的传统产业获得发展,其实令人担忧。我国出口已连续3个月负成长,明年全球景气也会逆转,台湾经济难以避免受到显著冲击,其实这和上述急功近利的产业发展心态息息相关。若蔡政府无法提出让产业相对均衡发展的方案,就难以安定「非高科技电子业」的劳工心理,包括众多投入服务业的年轻人;更别说两岸关系恶化,让服务业丧失了广大对岸市场的成长动能,是今天国内服务业不振的一大主因。

最后,要一个区区几千位街友都无法妥善处理的政府来「加强照顾弱势」,实在是太高估了他们的能力。只看意识形态,不用专业的官僚,除了会发钱「治标」了事,是不会研究如何「治本」来解决问题的。无论是交通补贴、租屋补贴,或是农渔补贴,都将是如此。是真检讨或是打假球,人民心里有数,相信蔡总统也最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