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救居住正义 合力替限贷令拆弹

中国时报社论

银行房贷资金面临百年大旱,一路从刚开始的紧缩潮演变到如今人人闻之色变的限贷令,除了引发民怨,市场更担心因而出现交屋违约风险,不仅不利房市健全,更严重打击赖清德总统力推的居住正义,形成另类「信赖危机」,期许政府能跨部会合作,导正风气,还民众一个能安居乐业的环境。

新青安房贷 火烧连环船

这波所谓「限贷令」从何而起,可说有如火烧连环船。首先,金管会原本即因《银行法》第72-2条,对银行订有不动产授信不得高于存款30%的上限;过往房市较热络时,也不乏出现银行因相关放款逼近上限而转向保守的情况,但从没出现类似本次各银行全面紧缩之势,原因之一,确实和新青安房贷脱不了关系。

青安贷款最早是财政部推出、由公股行库办理,用以协助无自有宅者购屋,之后行政院加码成现在的新青安,除了把贷款额度自800万元调高至100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30年延至40年,宽限期则自3年增至5年,更重要的是由行库和内政部住宅中心补贴利率,以减轻中央银行升息对贷款者造成的负担。

央行升息循环下,新青安房贷利息在2026年7月底前「冻涨」,低于市场的利率水准,加上5年宽限期,使得贷款人趋之若鹜,一年即冲出6万余户的申贷量,除使公股银行房贷水位因而高涨,外溢效果也带动房市交投热络和一般房贷承作量,进而使银行房贷水位开始告急,在此同时,房市也确实浮现投机炒作迹象。

上述因素交杂除使房价蠢动,民众也受预期心理影响而出现抢买、抢贷,银行则因房贷供不应求,陆续采取以价制量的方式挑客,包括要求排队、拉高利率、降低成数或搭售商品。可以想见,受害最深的就是无辜的刚需自住房贷户,除了贷款难度变高,利息成本加重,还面临房价一再上扬的压力。

房价非理性上涨,除了不符政府推动的居住正义,相关预期心理更不利物价稳定,当然非央行所乐见,这也是央行先前所以邀国银开会,要求提出「房贷自主管理方案」的主因,央行的本意原就是要银行自动自发,对非自住的第二户房贷设限,进而压抑投机行为,不料却被市场解读为全面限贷令,引发轩然大波。

政府必须正视的问题,即是目前受害最深、被排挤到的一般无辜购屋民众,除了可能因无法申请到房贷而被迫违约、面临损失,更值得担心的是在明年庞大的预售屋交屋潮下,如果银行金流没办法顺利接上,引发的大规模违约潮,将促使房市反转,结果即是全民财富大缩水。

抑制炒房风 非毁灭房市

居住正义的重点在于让民众安居乐居,绝不是灾难式毁灭房市。当民众担心没办法顺利从金融机构取得贷款资金,无异是对银行和房市的流动性都产生信赖危机,也就是对政府的信赖危机。

有人认为,赖清德总统、行政院长卓荣泰相继说重话,是干预央行政策的独立性。事实不然,因为当央行的自主管理政策被误解为限贷、财政部的新青安被说是炒房,从内政部、行政院到总统府的居住正义政策可说已全盘被扭曲,府院高层除了透过喊话拨乱反正,相关部会更应该积极动起来。

新青安的部分,除了内政部已强调就算日后央行再升息,也不会再加码利息补贴;财政部也积极精进新青安,包括严查转租和人头户,同时透过增加签署切结书和设限一生只能贷一次的方式,导正新青安回到协助无自有房屋者的良法美意,避免被滥用和污名化,即从源头砍掉用新青安炒房的可能性。

至于房贷资金紧缩部分,府院已定调务必不让首购、危老都更和已签约拨贷者受影响,等于先让有实质需求的房贷族吃下定心丸。至于央行的15条专线看似鸡毛蒜皮,实则是在警告银行不要「拿着鸡毛当令箭」,打着央行的名义来限贷。金管会则是以实质数据,强调银行还有逾兆元不动产授信空间。

替房贷资金紧缩潮拆弹,是政府眼前的当务之急。但要让民众信赖政府居住正义,除了内政部的社宅相关措施,央行更应为所当为、续行选择性信用管制抑制投机炒房风,毕竟居住正义除了让民众租得起,也不应少了买得起的选项,且这样也才能真正检视央行的独立性是否禁得起试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