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赖政府起手式系列二:独老南撑场 AI内阁听指令

中国时报社论

在当选近3个月后,赖清德交出的新政府团队名单难称让外界感到亮眼,更近似于一个由辅选股肱、多年班底、前朝权臣和绿营派系可信任的高阶公务员所组成的一个内聚型团队。这种组合,或有思想意志与决策判断高度同质、共频的特征,遇事时固能迅速整队,统整思想和动作;但欠缺大开大阖、不拘一格的襟怀和包容性。这恐怕也是赖清德的用人风格,加上仅有4成的得票率、执政党还未能控制国会的先天不利所导致的局面。

卓荣泰政治形象模糊

由身段柔软、协调性强的卓荣泰出面组阁,朝野间虽少闻恶评,但社会大众却也对新阁揆的形象感到模糊,不易列举他留下的印象,这当然是因为卓荣泰的政治资历不完整所致。他没有部会经验,只当过总统府副秘书长、行政院秘书长等幕僚职位,而他在台北市议员和立法委员的角色上,也鲜少留下让人记忆的政绩。勉强堪称独当一面的,只有过渡性质的民进党主席经历。一旦行政院长的个人政治人格不突出,宪政体制下的双首长制精神必然浇薄。

阁揆人选既出,外界即知,日后行政院的重大决策,贯彻的就是赖清德本人的意志。所谓的AI行动创新内阁应该只是技术性的作为,卓荣泰的角色正是「秘书长达人」的体现,也正是李登辉的名言跑腿的。AI内阁的标签,不正隐喻着赖清德每输入一句指令、内阁团队就负责完成后续文章的形象吗?这样的阁揆不但很难成为替总统决策参谋的治国尖兵,更像是赖清德的一副「工作手套」,体现的是赖清德对各部会如臂使指,从严治军的意志。

而由与赖清德「孤鸟」风格相惜、独派底色鲜明的郑丽君出任副阁揆,显有经历练后再赋大用的铺排。但在赖清德对美方许下不改变两岸现状的承诺,以及他射出的治国三箭情况下,所谓「重建国家、改造社会、洗涤人心」的「软台独」方略,必定要透过教育、文化等途径推动,一组至少将横跨教育部、文化部、党产会,及公营媒体资源和文化总会等半官方实体的集体行动,料将由郑丽君以副阁揆的高度来调度和驱动。

在总统专职的两岸、外交与国安领域,吴钊燮回锅国安会、顾立雄以文人身分领军国防部,加上萧美琴于总统府内维系台美高层沟通热线,则从人事布局上释出了「继续遵循蔡英文路线」的信号。然而,在这一波大风吹之后,过去和赖清德不算亲近的吴钊燮,所能拥有的授权和层峰信任还剩下蔡时代的几成?这种信任关系的递减,又会如何影响国安团队的建言效能和跨单位整合?林佳龙出任外长,或能还给被吴式战狼风格笼罩多年的外交部一点宁静,但两岸关系不改善,能扭转正在雪崩中的外交局势吗?

赖清德用人格局狭窄

而第二波内阁人事所胪列的成员,不论是新潮流的资深要角刘世芳出任内政部长、看颜色办案的法务部长郑铭谦,还是从菊系延揽的教育部长郑英耀,以及赖的亲信交通部长李孟谚、主计长陈淑姿和政院发言人陈世凯,全都是台南帮、高雄帮的小圈圈,由充满门神争议的李远出任文化部长,确实是意识形态为先。一阵大风吹后就定位,亦足证明赖清德本人的政治盘算与人脉图谱,才是布局的主要线索。这样的人事布局一如在野党所批评,不脱「独、老、南」的色彩,仍然是政治挂帅,派系利益优先,专业摆一边。所谓的「民主大联盟」不过是一句空话。

在「马习二会」中,北京以相对缓和与弹性的论述带出两岸一家人的概念,号召「家里人的事好商量」,并将中华民族的情感与思维做为两岸维系绵长福祉的最大公约数,催动两岸大交流;可惜,在内阁人事中毫无相对因应。在法理层面的「硬台独」选项已被过半数台湾民意、美国加上北京所同拒的情况下,赖政权「软台独」的机巧偷渡,却仍将持续掏空两岸共享的文化情感、历史认知等共同精神基础。如此的火中取栗,岂又真能毫无风险和代价?

总之,整个内阁人事充满着赖清德的影子,也彰显著他的意志。从宪政体制而论,民意和社会对赖清德的用人权只能接受,立法院也没有再审的空间。但在当初6成民意并不视赖清德为最优选的现实下,放下促独执念,谦虚、自惕、审慎地操持国政、回应民生诉求,才是新政权面对有限民意授权,负起完全责任的经营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