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期待赖政府听进童子贤的大白话

我国能源政策再不做调整,供电稳定与产品碳足迹恐将日益恶化。图/本报资料照片

和硕科技董事长童子贤近期多次受访时提及,核二、三厂若延役,且将核一及核四的场址铲平,引进芬兰新型的OL3反应器,将可让我国核电占比提高至30%、甚至达到32%,并可让电价调降3成。

童子贤以企业主的身分,向政府提出调整能源政策的建言,对象当然不会是蔡政府,而是直指对核能一直展现若即若离态度的准总统赖清德。曾是传闻的阁揆人选、同时身兼民进党智库「新境界文教基金会」副董事长的童子贤,此时甘冒大不讳,抛出正面冲撞民进党「非核家园」党纲的说法,背后原因应不单纯。不过,检视赖清德以往的作为与发言,答案也许就不揭自明了。

经历2017年的「815全台大停电」事件后,时任行政院长的赖清德不顾环团反对,在2018年2月决定让停转超过一年的核二2号机再转,借以纾解当年夏天的缺电危机;同年11月他更公开坦承,「如果要以空污为标准,最好的能源就是核电」;到了2023年5月,身份为总统参选人的赖清德又说,「规划把已停机的核能机组,维持未来紧急使用的可能,以备不时之需。」童子贤从民间丢出「返核」风向球,加上即将就任经济部长且同为智库董事的郭智辉,至今并未表态反核,种种迹象或可视为赖政府能源政策可能调整的下台阶。

回归供电占比与电价调降的现实面,核二、三延役加上新核电机组设置,便可一举提高核供电占比至30%至32%吗?电价又如何可以因此调降3成?

首先,若只有核二、三延役,核电占比到了2030年将仅10%左右(预估届时的全国发电量为3,150亿度),为达成30%的目标,发电功率为1,600百万瓦的EPR(OL3的正式名称)机组,至少需要新增五部。不过,如果核一加入延役行列,且核四得以重启,核电占比可达20%,此时只要新增三部EPR机组,占比便可进一步提升至32%。更重要的是,不管是新增五部或三部EPR机组,核一与核四的场址都不需要铲平,因为全台四座核电厂内早已预留了总共十部新增机组的空间。因此,真要达到30%以上的核电占比,续用四座既有电厂,同时搭配三部新机组,将是最快、最佳的解方。值得一提的是,EPR与核四使用的ABWR都是属于安全性更高的加强型第三代(Generation III Plus)与第三代核电机组,都有核电厂商转应用中,不必有所偏废。

在电价方面,依据台电2023年的自编决算,每度核电成本为1.39元、每度煤电成本为3.43元,而台电同年的每度平均电价为3.07元。据此,核一、二、三厂合计415亿度的年发电量,每年可帮台电净赚758亿元,如果再加上因而少用高价燃煤电力省下的150亿元超支金额,年收益超过900亿元。以此收益规模,数年内弭平台电的累积亏损并让电价调降3成、甚至更多,都非难事。

另一方面,EPR及核四机组加入运转的初期,营运成本必然较高,抑低电价的效果或许不会很明显,但商转数年后,俟营运步上轨道,发电成本便会下降,经济效益自然浮现。

除了经济角度的论述,童子贤在两周前也曾说过,「地球暖化是人类公敌、核能不是」。从30年前反核转而挺核,他的思维变得深广。不过,童子贤的表态并非特殊个案。事实上,为了2050净零碳排的目标,世界各国正不遗余力地推动各自的能源转型,其间不难发现,扩充核能几已成为共同选项。这股挺核浪潮从去年11月的联合国气候峰会(COP28)开始,延续到今年3月35国参与的首届核能峰会。紧接着,本月初的G7工业国会议后,发布了一份共同声明,承认核能为洁净能源,可以解决气候危机,提升全球能源安全;就连会员国之一的德国都承诺,即使不选择核能,也不再反对核能。

两相对照之下,童子贤近日对于核能的明确表态,其实是顺应了全球潮流。眼前迫切性在于,我国的能源政策再不做调整,除了大规模减碳无望,企业最在意的供电稳定与产品碳足迹都将日益恶化。过往早有多位工商大老出面呼吁政府重新考虑核能,但蔡政府始终不为所动;如今童子贤一席「能源再转型」的大白话是否被赖政府采纳,值得观察。

不过,赖清德是智库董事长,智库董事是准经长,提出建言的是智库副董事长,从这个脉络看起来,似乎意味着520之后的不一样。无论如何,对于新政府可能揭示的新能源政策,我们愿意给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