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 三个怪象暴露全台信心危机

中时社论

三个怪现象,暴露台湾全面的信心危机。

现象一:一个艺人杨丞琳只是说到自己童年生活贫穷,吃海鲜奢侈,竟引起网路群起攻讦,两岸小粉红跟小粉绿打成一团,脸书社群不分知识分子还是市井小民,议论纷纷。可笑的是台湾内政部也掺上一脚,拿来做哏图。

罹认同上瘾症 不自觉

现象二:台北市长柯文哲站在市议会的备询台上,居然被一个市议员质询,要他签署「绝不投降承诺书」。柯文哲直接回她:「小朋友,你不要问这种无聊问题好不好?我根本不想理你」但小朋友不是无厘头,而是呼应台独社团发起的「候选人应签署不投降承诺书」活动。这是要所有县市长候选人签署的逼迫认同。

现象三:一个移民新加坡的台湾企业家,回台湾号称要捐赠30亿台币,宣布要用10亿在3年内训练出300万名协助区域防卫的民间勇士;同时尽速训练出30万名以上民间的神射手。

三个现象互不相干,却共同显现出一个台湾最特别的内在心理构造:全面的信心危机,及其导致的认同危机。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认同上瘾症」。那就是他们会不断渴求他人认同,特别需要肯定,对别人的批评,特别在意,对别人的肯定,却无法接收。处于一种极端自卑的负面情绪里。这就是杨丞琳现象让人感到悲哀的地方。

两岸开放探亲的30几年来,民众的情绪有过几度的变化。早期台湾的确比大陆富裕,在谈论大陆时,总是怀着一种优越感,以一种歧视性的口吻称「阿六仔」。然而曾几何时,大陆的经济不断增长。现在北、上、广、深几个大城市的年轻人就业收入都比台湾为高,更不必说大陆的影视节目制作费用,往往是台湾的10倍计。台湾艺人赴大陆赚人民币乃人性之常。不健忘的话,30年前不也是有许多大陆明星努力要来台湾演出,讨好台湾吗?

杨丞琳对贫困生活的描述,其实一点也不会伤害到任何人的自尊,因为她只是在讲述自己的成长,但内心有「认同上瘾症」的人却过度引伸,断章取义,变成一种「反对全台湾都吃不起海鲜」的集体情绪反应。人啊,是要有多缺乏自信,才会将别人的自述,变成对你的嘲讽?为什么全台湾有那么多人,甚至其中有许多知识分子,竟也相继在脸书发言,贴着海鲜照、蹭热度呢?

不投降承诺书 超反讽

所谓「不投降承诺书」就更难堪了。它设定了一个前提:两岸武力对战,台湾一定会失败,败到每一个乡镇都有解放军,所以他们要求每一个县市长、乡镇长参选人一定不能投降,要战到最后一刻。

如果台湾必定胜利,美国必定来援助,解放军早就打退了,何需签不投降承诺书呢?那些要人签的都是长老教会、台独联盟等独派团体,他们在宣传时总是说,台湾独立有国际支持,现在却要逼迫候选人签这种失败主义的文件,这是多大的反讽!

曹兴诚的民间勇士与神射手计划更为滑稽。先不要说300万人这种吹牛数字,只问实际一点的:请问台湾民间能合法拥有枪弹武器吗?不能拥有,那要如何训练?没有武器怎么当黑熊战士?难道叫民间拿原住民的弓箭,或者游戏的bb弹去作战吗?请问在政府指挥作战的21万正规官兵之外,这些民兵要听谁指挥?县市政府如果指挥不动,这些武装分子到处抢劫,一如唐景崧组了台湾民主国,10天后逃亡,留下士兵抢劫台北城,谁来收拾?是要有多不信任国军,多不相信政府,才会让人想组织民团呢?曹兴诚计划的真相,难道不是对政府的信心崩溃吗?

是的,唯有对这个政府完全失去信心,才会让人民缺乏自信,缺乏到还没作战就要写不投降承诺书,缺乏到民间想自己组民团上战场,才会让网路上出现对一个海鲜的发言敏感到情绪崩溃。

面对这三种现象,蔡政府该检讨的是如何重建信心,而不是用网军去打认知战,再多的认知战都无法重建人民的信心。当人民信心崩溃,还需要讨论战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