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双重承认是脱离现实的梦想

中国时报社论

在宏都拉斯与我国断交,邦交国落至13个的历史新低点时,外交部长吴钊燮提出了「双重承认」说,似乎是想替我国的外交开创活路,但这完全脱离了国际现实,真正的关键在中国大陆的态度,只要大陆不放松政策,我们想再多点子、创再多名词都不管用。

汉贼不两立 外交定格

以「双重承认」来处理两岸问题,并不是新创意。1960年代法国、美国等都曾试图在联合国建立双重代表制,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纳入,同时保留中华民国席位。但当时承认中华民国的国家比承认大陆的多,何况才输掉内战败走台湾10几年,国家自信心不足,把中共定位为叛乱团体、靠《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统治台湾的蒋介石政府,只能继续「汉贼不两立」。大陆同样和国民政府势不两立,坚持一定要把中华民国赶出联合国,此议于是作罢。1971年我国被迫退出联合国后,国际风向丕变,大批国家外交转向,1979年美国抛弃台湾与大陆建交,则是继退出联合国后最沉重的一击。

坚持「汉贼不两立」的台湾,往往遭遇的正是「贼立汉不立」,因为两岸国力差距悬殊。「双重承认」是蒋经国在1988年1月逝世后,继任总统的李登辉改走务实外交路线时再度提出的。当年3月研考会主委魏镛建议仿效西德和南韩,提出「双重承认」,把国家统一问题和国际承认分开处理。接下来政府积极寻求与大陆的邦交国建交,且不要求对方与大陆断交,收获了格瑞那达、赖比瑞亚、贝里斯、赖索托和几内亚比索的外交承认。但大陆仍不接受,也立即与之断交,因此除极少数在邦交拉锯战时短暂有重叠外,两岸的「双重承认」并不曾在国际社会真正实现过。

时至今日,两岸在政治、经济、军事及国际影响力的差距更是巨大,1990年代大陆GDP是台湾的3倍,到了2018年差距已拉到23倍。过去我方可以用金援外交拉拢第三世界国家,如今中国市场商机庞大,援外财力丰厚,是世界第2大经济体,「一带一路」的规模台湾根本难望项背。何况大陆在国际间的话语权提升,能斡旋沙乌地阿拉伯和宿敌伊朗建交,领导的上海合作组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正稳定扩增会员,身为联合国中拥有否决权的安理会成员,对国际事务颇具影响力,已成为有实力与美国抗衡的重要强权。对很多国家而言,外交承认中国是主流趋势,少数几个还与中华民国有邦交的国家,除了梵蒂冈之外,都必须要靠金援才能勉强拉住。

斐济代表处 难带风向

但这样的邦交相当脆弱,很显然的,两岸关系与我国的外交处境之间,两岸关系是上位,当两岸关系较为缓和时,大陆放手,台湾比较有机会用经援筹码争取到邦交;当两岸紧绷时,台湾就会很深刻感受到外交打压的痛。民选总统以来,李登辉在任时建立了两会协商机制,「务实外交」一度让邦交国数量回升至30国;到了陈水扁执政,邦交国断了9个;马英九上任后两岸和解,双方有外交休兵的默契,只断交了1国,台湾还获邀参加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民航组织大会。蔡英文就任总统至今7年,又断了9个邦交国,如今全世界只余下区区13国还承认中华民国。

在这种全面占优势的情况下,大陆当局有什么理由要对打压台湾的国际地位手软?尤其是台湾当局不断炒作仇中路线,甘愿成为美国抗中的马前卒,大陆无论是为了消蚀中华民国的主权地位,还是挑战美国的霸权、反击美国的压制,都不可能接受双重承认。

我国驻斐济代表处恢复「中华民国(台湾)」之名,并享有外交特权,这当然是重要的外交进展,但要说这是「准外交双重承认模式」还太早,一是这个「准」字用得有点宽松;二是不知此模式在大陆施压下能维持多久,三是一个斐济小国,难以在国际社会带风向。归根结柢,不能改善上位的两岸关系,光靠下位的外交游说和金援筹码来维持邦交,会非常辛苦吃力,随时可能崩盘。以我国的国际处境,双重承认不但遥不可及,也无助外交困境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