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现在是带动加薪的好时机

社论

台币兑美元价位从去年初的30比1,一路升值到今年初升破28比1,重新触及27元价位,成为亚洲最强势货币;而且几个月来已稳住这个价位,面对相对高价的新台币,已成为台湾经济「新常态」。

台币升值 出口依旧畅旺

这种超过5%的升值幅度,如果是在过去,企业界一定哀鸿遍野、哭声震天,强烈要求央行干预,以抢救「毛三到四」的遍地「惨业」。这次升值却迥异于过去。去年全球经济受疫情冲击成长率大减7.5%,台湾出口却一片畅旺,年增率达4.9%,创下历史新高,总额达3453亿美元,排名全球第15,经济成长率也以3.11%居全球富裕经济体之首,一扫近年经常面对「保1、保2」的窘境。不仅如此,今年首季台湾经济表现依然出色,初估首季成长率高达8.16%,创下10年来新高。原先预测今年成长率4.64%,已经是7年来新高,但后续仍可能再上调,国发会认为有机会挑战5%。

新台币超强,出口反而畅旺,加上美国认为台湾已符合「汇率操纵国」的3个条件,但并未做出最后认定,意味央行不太可能去「干预」汇市──不管它是否真有能力。之所以会有这种新台币超强,产业却一片大好的状况,除了是因疫情和5G发展,以及美中对抗嘉惠台湾,让台湾高科技电子业得以大显身手以外,也和近年来台湾「毛三到四」的产业或者已经外移,或者已在国内进行产业升级,逐渐有能力应对汇率升值挑战有关;所以这波升值,除了传统产业所属的公协会循例代表厂商发言、维护产业利益之外,并未见到和过去类似的大规模陈情、示弱,在某种程度上可视为国内产业升级有成的现象。

如果较高值新台币成为常态,依赖低值新台币才能存活的低生产力厂商,必须继续外移或者退出市场,留在市场的厂商,将是比较不需要要求央行干预汇率,可以在较高值新台币下、以提高附加价值进行国际竞争的企业。这将导致台湾企业整体的「增值率」提高,产业环境逐渐接近或类似更先进的国家,其雇员薪资福利也比较有提高的空间。

对台湾而言,这样的产业结构,其实是比较理想的状态。因为,既然厂商的竞争力和获利普遍较高时,对于劳动力缺乏的反应,会比较正规地以调高待遇和福利来应对,而非像那些「毛三到四」者,经常以压榨员工、降低福利或破坏环保等方式来回应──也就是,目前是台湾进行产业调整的大好时机,央行可千万别坏了这件大事。而政府对于企业「调薪」的倡议,以身作则地示范,也较容易见到成效。

税收大增 以身作则调薪

事实上,政府对公务人员调薪,最近的一次是在2017年,调薪幅度3%,但3年来物价上涨已接近3%,原来的调整幅度已几乎全部被通膨抵消殆尽;而在景气热络之下,企业所得税将会大幅增收,加上近来股市飙涨,政府的证券交易税也将大增;再加上重要消费品物价近期亦有明显调涨,若再不为公务人员调薪,不仅不符合逻辑,也难以说服广大企业界为其员工调薪,弥补新冠疫情发生以来,诸多员工为企业辛劳打拚的奉献。

此外,台湾多年来物价控制得宜,绝大多数物品价格比起其他富裕经济体都便宜许多;在国内生活还好,但若出国或必须使用外币购买商品或劳务时,就会发现台湾长期偏低的新台币汇率,其实是在补贴出口商、减低消费者的国际购买力,并不算公平。今天,若能让新台币价位完全由市场决定,维持在一个较高价位时,将大有助于国人出国旅游、认识世界吸收新知,以发挥创新潜能,也有助于国内企业到海外投资、强化其国际化,并提升其国际竞争力。

中央银行手上的两大法宝,一是利率、二是汇率。如今,利率政策短中期大概不会有所变化,美国联准会暂时不会对利率有大动作,央行还是会让利率维持在低水准,避免过度「打压」房市。但对于汇率的态度,不管过去有无藉「拉尾盘」来压低新台币,或是否真有能力影响汇率,在目前的状况下,都该让新台币价位真正由市场决定,以较高的币值来打造一个更有竞争力的整体产业,并创造出一个薪资和福利能顺利反映劳动市场供需的优良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