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专栏:范畴》台湾要靠历史感或未来感吃饭?

文短只能粗略言之。前瞻性文明的时间出发点是「现在」,而思维的基点是「个体意识」,大致的提问方向是:「过去的已经过去,我自己作为一个有智商有灵性的人,我的命运以及接下来要发生的事,应该由我自己来想像、思辨、主宰,我该怎么做?」。因此,苏格拉底的「哲学方法」没什么了不起,他不过是一再地用「为什么」和「为什么不」(Why?Why Not?)来挑战你的观念的假设前提,把你逼到你自己设定的墙角,迫使你成为一个对自己的未来具有想像力、思辨力、主宰力的「主体人」。结论,对苏格拉底来讲不是那么重要的,因为每一个人的结论都得由自己来下。如果某人A君找到了自己的主体性之后,所达到的结论是他这一辈子就要做一个具有「睁眼说瞎话」技能的人,料想苏格拉底也只会淡然一笑,「结论是由你自己达到的,后果你自负」。

但若A君落到孔仲尼手里就会大不同了。孔子会诲人不倦地讲述「自古以来」的经验,通过各种历史教训,阐明道德对于群体的重要性,一直到A君明了「历史真相」、相信历史规律为止。对于「未来竞争方式」这件事,仲尼是不愿多谈的,因为切断历史来行动是不可想像的。

以个体感、未来感指点命运,还是以群体感、历史感指点命运,这可能是文明竞争力之间的关键指标。以孔仲尼这一系为代表的文明,无论期间如何折腾,最终总是会回到「自古以来」、「历史不能遗忘」的常规上,一直要到了晚清李鸿章才承认遇到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然为时已晚。民国时期,知识分子开始检讨「只会向后看」的道统文化,注入「一切向前看」的异邦文化,人数虽少,但也蔚然成风。

中共建制以来,以「群体感、历史感」施政,达到了最高峰,连苏联都瞠乎其后,数亿人对未来的想像空间、思辨方式,集体受限于一人─毛泽东。群体感为一人所用,过往三千年历史由一人诠释;靠历史感吃饭,囊括全席者,首推毛氏,当时的「类苏格拉底」人士,脑袋会不见、面孔会从旧照片中消失。而与此同时,地球上以苏格拉底那一系为代表的文明,很快地斩断了历史恩怨,把「为什么、为什么不」的向前看文化,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科学、技术、文艺、音乐,不断地往深里挖,往前缘扩。吊诡的是,历史已经证明,凡是心理上斩不断历史恩怨的地方,都难以用未来感凝聚社会,因而注定落后,迟早被欺凌。

这里想提的是个大哉问:接下来台湾的竞争力,要走苏格拉底式的「靠未来感」吃饭,还是走回孔仲尼式的「靠历史感吃饭」?从苏格拉底的角度看,答案在个体的未来意识,从孔仲尼的角度看,答案在群体的历史意识。

每人一辈子80余年只有3万天,姑且不论世上曾有数大文明、上百万大小部落及邦国、数万知名王寇、数百亿常人,即使以如台湾这样一个历史有限的地方,你我若只向后看,一定要本人亲自弄清「每一件历史真相」,恐怕其他事都不用办了。还原历史真相这件事,最好交给穷其一生的研究者来做,倘若整体社会深陷其中,其对未来的想像空间、思辨能力,将集体陷入弱智,何生存竞争力之有?

人这种可贵的生物,如果丧失了向前看的能力,而只靠向后看吃饭,乃是一种悲哀和自贱。除非你我以研究历史真相为毕生志业,否则应该缩短我们的「历史感」,例如,如果你我憎恶那种睁眼说瞎话的人,那就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昨天才睁眼说瞎话的人物,而不是一百年前睁眼说瞎话的人。每个人出生以前的历史真相,先交给史学家替你打工吧;将你的宝贵青春用在培养未来感上,因为未来感是无法由他人代劳的。

仲尼,消遣你,对不住了,我知道你被千年来的帝王统治术利用过头了,然而你的遗绪还在影响着当年你不知道其存在的台湾小岛,导致人们只会靠历史感吃饭,不懂得靠未来感吃饭,这你大概意想不到吧。

(作者为战略顾问公司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