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文荣/大陆官方拆了观音像,究竟是毁佛还是拆违建?

影片取自YouTube,如遭删除请见谅。

钟文荣/科普经济作家资深产业分析师。经常四处卧底探究百姓生活,把枯燥的经济分析转成民众能懂的文章

2月2日大陆官方炸毁了河北石家庄平山县造价达人民币1700万元的石壁观音像(新建,非历史遗产),这个大陆新闻在台湾根本无关痛痒。然这几天在台湾的媒体用「宗教迫害」与「毁佛」的角度切入揭露后,几个朋友还误以为真是「毁佛」,问我说,没道理啊?这观音石像带来的观光效益,可是红通通的人民币,炸了,不就是和人民币说不过去吗?

究其原因,还不是因为「钱」,地方圈地搞钱,中央当然不允。

在台湾,为取得的宗教服务付费(如安太岁点灯、拜斗、祈福等),本是很平常的现象,但慢慢的,我也认为台湾某些宫庙开始沾染了大陆宗教资本化与经济化的观点,宗教服务向钱看的现象与问题,也慢慢浮现。但至少在台湾路过宫庙,随手燃香祈福,还不至于有人伸手要钱。

反观在大陆,宗教服务是一种普遍收费的服务,寺庙门票,祈愿烧香还能够「按需求取价」,愿求得愈大,香得烧得愈粗,钱当然得付得愈多,明明白白就是实现经济学中的「完全差别取价」(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的概念,最后,还能够股票上市。这些现象,身在台湾的我们,根本难以想像。然而,在大陆,根本是稀松平常之事

有了范本之后,大陆各地当然依样画葫芦,开始圈地搞钱,最后逼得国家宗教局在2012年发了一份《关于处理涉及佛教宫庙、道教宫观管理有关问题的意见》,指陈一些地方受经济利益驱动,搞「宗教搭台、经济唱戏」,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现象」,这现象都和钱有关,同样的,也不容于中共的党思想

张家麟在其《社会、政治结构与宗教现象》一书中指出,大陆佛、道两教的宗教商品化程度,在宗教自由化之后宗教信仰开始松绑,但宗教商品化的现象却开始浮现,甚至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诸如宗教服务、宗教文物、宗教祭拜物品、宗教神像、宗教庆典等都成为一种宗教商品,可以列表收费,也可以公然贩卖与销售,甚至连少数民族的宗教活动也不可免俗的商品化。同样的,我在《拜拜经济学》一书提到,当宗教活动变成一种观光资源,宗教信仰被经济利益所取代时,钞票自然而然成为一种看得见的利益了,这个利益大到可以资本化。

回到上述大陆官方炸毁观音像的原因,必须从2017年国务院所发布的《宗教事务条例》(简称《条例》)的角度观之。根据郭承天在「大陆《宗教事务条例》与『宗教中国化』」一文指出,针对近年来地方政府为了开阔「宗教财」,纷纷建筑传统宗教的大型宗教造像,引起了左派党政干部极端反感,因此,开始限制这种宗教造像。

简单来论,大陆宗教经济化与资本化向钱看的现象,基本上是与「宗教情感」不符,不容于中共的党思想。

根据《条例》规定,大型露天宗教造像的管理分为宗教团体与非宗教团体,前者申请后审批,后者一律不准,造了就拆,想必平山县的石壁观音造像,就是逾越了这条红线,媒体用「文化破坏」或「宗教迫害」下笔,显然是「不明就里」了。

热门推荐》►自助天助,财神爷保佑你发财?

►看更多【钟文荣】专栏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云论》提供公民发声平台,欢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请点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