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发现「铁死亡触发波」有助癌症解方 研究成果登《自然》

▲两种萤光揭露铁死亡触发波在视网膜上皮细胞的动态传播过程。黄色萤光为过氧化的细胞膜,白色萤光为细胞死亡。(图/中研院提供)

生活中心/台北报导

中央研究院昨(18日)举办研究成果发表会,分子生物研究所陈升宏助研究员的研究团队说明,首度发现「活性氧化物」所造成的铁死亡触发波(ferroptosis trigger wave)是造成大规模细胞死亡之因,为胚胎发育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研究成果于7月登上国际顶尖期刊《自然》(Nature)。

中研院指出,自19世纪以来,科学家们发现在生命发育的过程中,细胞会迅速增生并分化出多细胞生物体上的各种组织与器官,但增生的同时为什么会伴随大规模的细胞死亡,这是一道百年未解之谜。

中研院副院长唐堂表示,研究团队结合了生物及数理的专长,研究的关键突破在于以创新系统生物学方法,结合数学建模,验证铁死亡触发波的细胞讯号传导回路,为器官生成过程提出重要研究解释。

有别于一般的细胞凋亡和坏死,细胞的铁死亡为近年科学界所发现的另一种细胞死亡方式,但科学家对其还认识不多。这项研究运用化学与基因的量化调控发现,活性氧化物的「讯息回馈回路」,是铁死亡触发波发生与传播的主要机制。

陈升宏指出,不同於单次造成两、三个细胞死亡的扩散作用,由活性氧化物引起的铁死亡触发波一次可使动辄数百万个细胞死亡。

▲中研院副院长唐堂(中)、分生所所长程淮荣(右3)、分生所副所长李秀敏(左1)及研究团队合影。(图/中研院提供)

铁死亡触发波的机制,是透过化学讯号将细胞的开关打开,当细胞接收到讯息后,再传给下一个细胞,类似骨牌效应的概念。研究团队使用24小时不间断的细胞缩时动态摄影,结合大数据影像分析,发现铁死亡触发波可借由化学讯号的连续触发,进行长距离、无边际的等速传播。

陈升宏提到,「就像在雕刻一件艺术品一样,铁死亡触发波引起的大规模细胞死亡,可以清除大面积的临时组织。」

论文第一作者、中研院国际研究生分子与细胞学程许碧领(Hannah Katrina C. Co)解释,铁死亡触发波的化学讯号可以透过自我再生的方式,在细胞间进行传递。

中研院博士后研究学者吴嘉洲说明,建立铁死亡触发波的数学模型就像堆叠积木,仔细挑选并组合适当的方程式,一步步打造能够反映生命动态的逻辑结构。

研究团队补充,活性氧化物由体内生成,研究观察到铁死亡触发波在生命发育中,展现出一套独特的细胞演化记忆。至于这种机制在哪些特定的发育阶段尤其重要,将是团队下一阶段的研究重点。

中研院指出,在生命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增生和死亡均在器官生成的过程扮演不同作用,在演化的长河里,大规模细胞死亡的发生与调控仍是个未解之谜。这项开创性的研究不仅是对细胞大规模死亡的学术探讨,亦提出「铁死亡触发波」担任雕琢生命之手的角色,有助于为生物医学里的癌症治疗提供新的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