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传真-超市霸主.全联崛起之关键因素

台湾超市龙头全联,去年营收逾46亿美元,排入全球零售业第221名。图为全联员工补充架上农产品。图/本报资料照片

全联是台湾超市龙头,2021年营收达46.83亿美元,排入全球零售业第221名,连续两年进入全球零售250大榜单中。从日前并购松青、大润发,到近日家乐福传出要出售,全联一直都是媒体的焦点,也有许多关于它为何能够崛起的分析,这边再补充一个被忽略的跨国产业分析观点。

第一、全联进入了台湾最弱的超市产业:以美、日为例,百货、超市、超商、量贩等四大零售业态当中,最大份额的一直都是超市。根据日本Seven & i 集团的报告,2010年时,日本超市营收是超商的两倍,但台湾却相反,同年度的超商营收却是超市的两倍,直到今日,台湾超市营收仍约只有超商的六成。原因为何?台湾人去哪买蛋、肉、蔬果等民生必需品?合理的解释就是去未列入统计、不开发票、在全台都相当普遍的传统市场。

台湾超市先进入者如松青、顶好开店数量不多,且多在北部,离开双北,几乎可说是传统市场以及地区小型超市的天下。全联崛起的第一步,正是赢得了传统市场与地区超市的客人。相信在今日的台湾,大部分年轻人会选择到全联去买菜,而不是传统市场,现代化超市正在取代传统市场。这几年台湾传统零售业态当中,只有超市显著成长,主因之一就是过去超市没有好好发展,这片被忽略的空白区正被全联补上。

日本最大的超市Aeon曾来台,后因水土不服而退出,台湾超商与量贩龙头也未提早大举进入超市布局,原因为何?主因为超市的许多产品是容易腐坏的非标准品,需要冷链物流与仓储,也需与当地的农、渔、牧等食品供应链密切对接,是最难大规模经营复制的零售业态。以日本为例,最大的两个超市Aeon与伊藤洋华堂也只能占有约20%的市场份额,其他则是有大量的地区型超市,占有率约为70%。反观超商,日本前两大,7-11与全家就可占到市场的71.4%。超市与人民的饮食习惯、民情风俗等最密切,本土企业会更了解需求,能以长期深耕的姿态发展。

第二、创办人的能力与特质:全联创办人林敏雄具有金融与地产的专业,能对发展零售所需要的地产、资金等资源做良好的运筹帷幄。林董事长聘用前统一超团队,流通教父徐重仁及谢健南等专业人才,并与奥美广告合作,显现对专业的重视、发展全联的承诺与知人善任的眼光。

第三、沿用全联社的独特寄卖模式,降低自身与供应商的成本,故有低价优势:全联前身是军公教福利中心以及全联社,其采用与供应商联营的零售模式,也就是不收供应商上架费也不先给货款,是将商品先寄放在店内出售,卖出去才分润,如此可降低进货成本。而全联的实体零售竞争者多会向供应商收上架、入场、陈列、堆头等费用,量贩店还会出租商场空间,故非单纯靠卖产品给消费者而获利。竞争者采购进货时,虽然会先跟供应商结帐,但卖不完仍是可以退货,所以对供应商而言,尚未卖出商品就必须付出不少成本,万一卖不好,还必须去收退货与退款,经营风险相当高。全联的寄售模式上架成本相对低,且没有退款的问题,也因此,供应商愿意以更低的价格出售。

第四,经营策略得当:包含并购竞争者而快速成长,达到采购规模。有效的广告策略如全联省钱先生。低价与方便的精准定位,也就是打造比便利商店便宜、比量贩店方便、比传统市场现代化等差异化条件。

全联的成绩单十分傲人,然综观大局,2021时,台湾电商销售额已经超越超市,数位化的浪潮不可挡。下一步,目前仅占全联营收3%的生鲜电商会是台湾零售的主战场,且竞争者可能还会加入foodpanda或是Ubereats等国际电商,不论如何,我们乐见更多能满足台湾人胃口的贴心服务,不论是虚拟还是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