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传真-从政府工作报告 描绘2022大陆产经政策路径

大陆今年将透过政府投资带动民间投资,并采取下调利率、扩大释出流动性等宽松货币政策「放水」。图/中新社

随着疫情的复发与金融贸易与制造业重镇上海的「封控」,各界无不质疑:原本就已面临经济下滑压力的大陆,今年如何稳经济?事实上,重新检视今年李克强任期最后一次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描绘今年大陆的产经政策路径。

改革政策持续推动

虽然大陆公布的2021年相关数据亮眼,但大陆总理李克强在3月的两会时就承认,今年大陆政府最大挑战是疫情冲击。除此之外,李克强也直言,今年由于全球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因此外部环境更为复杂严峻和不确定。而至内部方面,李克强承认:由于消费和投资恢复迟缓,稳出口难度增大;再加上能源原材料供应紧张,输入性通膨压力加大,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困难,以致稳就业任务更加艰巨。与此同时,李克强也指出:大陆目前关键领域创新支撑能力仍不强;一些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加大,经济金融领域面临了相当的风险隐患。

比较值得注意的是,李克强还特别强调大陆官员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脱离实际、违背群众意愿,以及在政策执行中采取「一刀切」、运动式做法等。

从李克强的上述报告,可以归纳:中共原本就认为今年的内外部情势都相对严峻;但对于去年针对网路、娱乐、补教、游戏等产业的加强监管所造成的资本市场震荡,以及为推动「双碳」拉闸限电引发的缺电及供应链危机,在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定调并非政策方向错误,会发生问题是官员执行不到位。换言之,今年诸多强调改革的政策,势必仍会持续推动,但步伐可能会减缓或修正。

产经政策四大重点

从大陆政府工作报告的九大任务中,可以爬梳出今年大陆的四大产经政策,包括:稳增长、稳市场主体、扩大内需,以及扩大对外开放。

在稳增长方面,最重要的是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因此除了相较去年增加的2兆(人民币,以下同)财政支出,重点是大陆中央今年预计投资6,400亿,以及新增的地方政府专项债3.65兆等积极的财政政策。大陆当局强调,今年要将透过政府投资带动民间投资。此外,大陆也将透过下调利率、扩大释出流动性等宽松货币政策「放水」。

在稳市场主体方面,重点在对企业的减负。根据大陆当局计算,今年预计推动2.5兆的退税减税金额,其中有1.5兆全部退给直达企业。此外,李克强多次强调,今年将加大对企业,特别是量大面广、支撑大量就业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企业的融资支持;同时降低企业用电等生产经营成本。

至于大陆当局近几年相当重视的扩大内需政策,今年重点在推动消费持续恢复、扩大有效投资。

在推动消费持续恢复方面,大陆当局指出,具体措施主要包括:首先,促进生活服务消费恢复。大陆官方强调,这一块是消费恢复的最大「短板」,也是最大潜力所在。其次,稳定增加大宗消费。由于去年大陆新能源汽车销售呈现亮眼;因此今年要继续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同时,还要开展绿色智慧家电和以旧换新;最后,发展社区消费和县乡消费。大陆官方强调,将加大城市生活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以及发展农村电商和物流快递配送,提升便利性、可及性以促进消费。此外。大陆当局一再强调,大陆是世界上最具成长性的消费市场;但由于产品品质供给跟不上,潜力得不到充分释放。因此,要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以满足民众的消费需要。

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主要是由政府带动的各类基础设施及民生领域的投资。

在对外开放方面,重点在稳外贸和稳外资。在稳外贸方面,除了强化金融、行政程序、通关等方面对外贸的支持,大陆当局同样强调:出口竞争力的关键,在产品品质。

至于稳外资方面,有几个重点:一是外资的国民待遇。近年来大陆外资准入的负面清单不断缩减;大陆官员强调:接下来的工作是确保外资能够依法平等进入这些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二是引导外资投资特定产业,例如半导体相关;三是引导外资到特定的开放平台。例如自贸试验区、开发区、综合保税区,以及今年即将增加的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等。

稳就业是产经政策核心

归纳来看,无论是稳增长、稳市场主体、扩大内需或对外开放,这些产经政策的核心都指向就业问题。由于今年中旬大陆将有历年最高的1,076万大学毕业生要投入职场;再加上近3亿农民工要有打工的机会、还有退役军人就业,其他再就业的问题。对中共来说,要能稳住就业,才能避免社会动荡。然而,在经济增长面临内外压力、市场主体备受监管、消费投资不如预期,以及外资对大陆市场有所疑虑等情况下,这些政策路径是否能够有效落实?这不仅是对李克强的毕业考核,也将是对中共治理能力的严峻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