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传真-银发经济: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新蓝海

图/本报资料照片

尽管「银发经济」这个词汇已经喊了多年,这片看似肥沃的土壤至今仍未结出丰硕的果实,银发经济发展上确实存在盲点与挑战。

先从数据谈起,台湾多个县市已悄然迈入超高龄社会的门槛,高龄人口比例突破20%大关。这份「名单」中有繁华的台北市,也有宁静的花莲县。但最引人注目的是新北市,以75万的高龄人口数量居全国之冠,居次的台北市则有57万人。高龄人口密度是数据背后更深一层的意涵,台北市的高龄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2,000人以上,远远抛开排名第二的嘉义市每平方公里827人。这幅不平衡的地图,正是我们解读银发经济发展潜力的关键。

银发经济顾名思义是围绕高龄群体需求而产生的经济活动总和。它可能以全新的经济形态出现,也可能带来新的经济挑战。从积极面看,银发经济代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创新机会;换个角度看,一味以补贴满足需求,也可能成为社会经济的沉重负担。

城乡差异大,在地需求各不同

银发经济的发展潜力主要仍然以医疗保健及安养照护服务为主,不仅包括传统的医疗服务,还涵盖了预防保健、慢性病管理等领域;居家照护到机构养老,高品质、人性化的安养服务早已是刚性需求。金融服务提供专门的理财规划、保险产品、退休金管理等服务更是必要的商模驱动力。

针对高龄群体设计的旅游、文化活动、终身学习课程等休闲娱乐与教育,在健康高龄族中逐渐成为显学。然而专为高龄群体设计的智慧科技产品如App、远距健康管理或智慧家居设备等,仍未广泛的被接纳采用。

尽管潜力巨大,台湾的银发经济发展似乎还未达到预期。这背后存在多重原因,首先是市场规模与集中度。台湾高龄人口分布不均,除了台北等少数大都市外,多数地区的高龄人口密度相对较低而且分散在偏远地区,这使得相关服务难以达到经济规模。

文化差异与在地化需求是必须被深入了解和满足的。各地区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特色各不相同,一种在台北成功的商业模式,不一定能直接复制到花莲或屏东,需求多样性增加了服务模式推广的难度。

再者打通通路关卡至为重要,银发服务往往需要深入社区、贴近生活。如何有效利用现有通路或建立新的服务网络,是一大挑战。如何同时保留传统价值观,引入新型服务模式和技术创新,也是银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难题。

以双北特定社区为试点,发展可复制模式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采取更加灵活和创新的策略来推动银发经济的发展。精准选择试验场域以试行新的商业或服务模式,应优先选择高龄人口密集的都市区域,如台北市或是新北市的特定社区作为试点。充分考虑各地区的文化特色和生活习惯,因地制宜以更深入的前期调研和在地化设计,打造在地特色的解决方案,开发适合当地的服务模式。

善用现有资源与通路,目前全台现有约17,700处社区照护据点、16,000家社区药局和22,000家地方诊所。透过政策引导和法规调整,将这些点位串联成一个绵密的社区照护、健康防护网络。并且推动跨界合作鼓励医疗、科技、金融等不同领域的企业合作,共同开发适合高龄群体的创新产品和服务。建立示范社区以试行新的商业及服务模式,综合运用各种创新服务和产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模式。发展银发经济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随着人口结构的持续变化急迫性将逐渐浮现。它不仅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要之举,更是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经济转型的重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