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共产党 靠南陈北李

没有共产党以前,就有马克思主义了。图为中共解放军向鲜红的党旗敬礼。(新华社

1919年3月,30岁的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在北京《晨报》为文,这么勉励青年:「你们开始活动之前,应该定定方向。譬如航海远行的人,必先定一个目的地,中途的指针,只是指着这个方向走,才能有达到目的地的一天。」

当时中国一整代的年轻人,急于找到摆脱国家积弱的思想「指针」,李大钊是引介马克思主义的先驱,除了思想,中共有「南陈北李」一说,南方是陈独秀、北京就是李大钊,开展早期中共的组织创建工作

北洋军阀统治底下,传播马克思主义自然十分艰难。李大钊参与编辑《新青年》,先后任北京大学评议会评议员经济历史系教授影响了一代年轻人接受马克思主义,包含周恩来、毛泽东邓中夏高君宇等人。青年毛泽东曾短暂当过北大图书馆员,他曾对美国记者斯诺说,自己在李大钊手下担任图书馆员时,迅速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李大钊是他「真正的老师」。

李在大学教授社会主义

相关记载中这么描述李大钊:平日经常穿着一件洗褪了色的布袍,天天从家里走到学校,在图书馆热情接待求教青年,当时他月薪120元人民币,近半都接济了贫寒青年,北大校长蔡元培看他不顾自己,就要会计发薪时先把家庭日用扣下来,免得李夫人难为无米之炊。

李大钊也是在大学开设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课最早的教授。1920年3月,他发起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也组织外语系学生先后翻译《共产党宣言》、《哲学的贫困》以及列宁著作,毛泽东说:「没有共产党以前,就有马克思主义了,那时李大钊同志宣传共产主义唯物史观,有书为证。」

李和陈独秀在北京创党

1920年春天,李大钊和陈独秀酝酿筹建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在北京创建共产党小组;中共一大后,成立中共北京地方委员会,李大钊担任书记,负责领导北京和北方地区党的工作。1922年8月,李大钊参加中共中央特别会议,为候补中央委员,赞成国共合作。只是他后来被北洋政府冠以勾结苏联政府罪名而处决,得年38岁。他的挽联写着:「为革命而奋斗,为革命而牺牲,死固无恨」、「在压迫下生活,在压迫下呻吟,生者何堪」,生命或许短促,但他也「殚精瘁力以成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