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个夏天》的启示:电视台不做自制戏剧必死无疑 

姚南宏

《16个夏天》看来是2014年最叫好叫座的台湾自制戏剧,跟徐誉庭主导规划的《妹妹》,应是金钟五十的两大热门

我在敲打键盘的当下是11月5日,这一天中天综合台晚上8点要播《非缘勿扰》第一集。

两件事情看似八竿子打不着,却有着极深的关联。《非缘勿扰》是中国大陆和台湾合拍的都会爱情喜剧苏有朋担纲男主角制作人与台湾元素。先前跟几位电影朋友聊天时,讨论到苏有朋、吴奇隆林心如三人,这三人都是1970-1980年出生的演员,现在都有担任制作人或出品人经验。林心如回台湾,促成了《16个夏天》。苏有朋跟吴奇隆未来有没有可能回台自制戏剧呢?我想,对这三人而言,在大陆拥有高知名度高价酬劳,已非难事。难处在于获得认同。林心如与《16个夏天》团队用行动告诉大家,台湾市场还有许多可能,只是还没被发掘。这件事的意义远超过收视率数字

苏有朋今(2014)年担任台湾电影《甜蜜杀机》男主角(导演为连奕琦),跟林依晨共同诠释台湾少见的喜剧警匪片类型,从参与宣传的积极程度,不难看出「鲑鱼返乡」的可能性。面临台湾、中国大陆与香港娱乐市场竞争,台湾仍有某些自身文化积累的优势,在台湾市场获得认同,在香港或中国市场都是加分。说得直白些,台湾的经济体规模远不如中国大陆,但还有几件事情,台湾行,中国大陆还做不倒。例如:言论自由。言论自由能扩大或限缩文化创意的发展。举个简单例子金马奖华人世界的分量大于金鸡百花奖,跟言论自由脱离不了关系。我今年6月到中天电视媒体事业部社群媒体中心工作,短短5个月,在电视台内最强烈的感想就是,「为了台湾的网路、媒体、文化与文创产业着想,有能力的台湾人应该要全力投入自制戏剧。」 台湾内容网站的下一步极可能落在社群影音台湾电视转型时若缺乏自有内容,百分之百沦为下一个被淘汰的入口网站。 《16个夏天》回头映证了内容为王的古典美学,即使对AC尼尔森收视率调查有诸多不信任,但我相信《16个夏天》确实在台湾电视圈引起不少讨论,更是一部受欢迎的电视剧。即使让网路温度计做一个《2014台湾十大偶像剧》,或请Gene (黑貘)分析一下;我猜想《16个夏天》在社群数据的表现,仍是今年台湾戏剧的领头羊。提到自制戏剧,大家第一个会想到三立电视台。三立在2013年自制戏剧1500小时,占台湾整年度戏剧拍摄量高达7成,2012 年,自制戏剧的总营收达15亿元新台币,约占三立当年营收 的27%。(数据来源:《【彭博商业周刊每周精选】三立电视台,不务正业最赚钱》)三立电视在自制戏剧最强势的部分,是将整个产业链结的营运模组串接好。我相信包括中天电视在内的各家大型电视台,都在思考或执行「自制戏剧」。不朝自制内容迈进,台湾多数电视台最后的命运,不是被外国或中国大陆资金吃掉,就得走向倒闭之路。电视频道是假的,内容才是真的。《16个夏天》告诉各电视台,即使三立电视拥有自制戏剧的丰富经验,只要「戏不如人」,在收视率与社群数据就会败下阵来。东森戏剧台能买中一部《奇皇后》,却很难连续买中三档戏都有《奇皇后》的效果

作者姚南宏,现任中天电视社群媒体中心副理,部落格:《独立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