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邓鹤翔「最年轻教授」获赞 启示官员提拔

本报讯

当很多同龄人还在学校念书时,生于1985年的邓鹤翔,已受聘为武汉大学化学分子科学院的一名正教授媒体报导「最年轻教授」事迹后,网友们击节赞赏,舆论普遍对他的真才实学深表钦佩——他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自然》和《科学》上发表三篇论文,并于2012年入选「大陆青年千人计划」。

邓鹤翔是武汉人,高中就读于武汉49中。2003年,邓鹤翔获得大陆高中生化学竞赛一等奖,并获得奥林匹克化学竞赛大陆决赛二等奖,并因此保送进复旦大学毕业后邓鹤翔出国留学。2011年12月获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学位,2012年至2013年先后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劳伦斯国家实验室(LBNL)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读博士期间,邓鹤翔的研究方向晶态纳米孔材料MOFs的系统性设计与合成,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自然》和《科学》杂志上共发表三篇论文。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期颇受争议的几位「最年轻官员」。无论是生于1985年的湖南省湘潭县副县长徐韬,还是生于1984年的广东揭阳县副县长江中咏,抑或此前其他几位「80后」、「90后」官员,他们的简历被媒体曝光后,都遭到舆论的强烈质疑。

舆论认为,两相对比,「最年轻教授」是用真才实学赢得社会的肯定,一些「最年轻官员」则是用「潜规则」和违规手段给自己的仕途铺好了路。透过这种反差极大的舆论回馈,能感受到公众公平和透明的渴求,也更能理解一些地方一些年轻官员们提拔为何「老被疑」。(新闻来源新华社港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