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岁嬷跌倒3次!「忧拖累家人」不想活 长者忧郁3原因难诊断

▲台北医学大学卫生福利政策研究中心今举行「忧郁症与老人照护」研讨会。(图/记者张乃文摄)

记者张乃文/台北报导

根据卫福部统计,忧郁症在高龄者中的盛行率高达16.7%。心健司长陈亮妤指出,长者忧郁症常因视为老化现象、疾病污名化及与失智症症状相似而被忽视,而在65岁以上长者轻生原因,以「慢性化疾病问题」上升至第二顺位。学者分享,先前遇过一名个案因为本身的疾病而出现忧郁倾向,对于长者的预防,更应采取减法非药物治疗。

台北医学大学医学系精神科教授蔡尚颖分享,先前有一名94岁已婚女性,本身家境优渥,与丈夫、儿子及媳妇同住,原本因为心脏疾病会固定就医,平时也有到公园散心或社区唱歌等习惯,但后续因骨质疏松而出现腰痛等问题,注射某些药物后,开始全身无力、导致在家跌倒三次。

蔡尚颖说,个案因身体不适做了许多检查,同时怕自己再次跌倒,穿了尿布,导致卧床时间增加,也有了「担忧连累家人的情绪」。他提到,忧郁的情况让个案入睡困难,也造成食欲下降、体重少了4公斤,甚至出现不想活的念头。

蔡尚颖认为,长者忧郁更着重预防非药物治疗,采取减法而非加法的用药策略,优先移除可改变的危险因子,如:孤单和缺乏情感支持,并强化保护因子,像是扩展社会网络和培养兴趣爱好。他建议促进和增加健康行为,包括保持适当的睡眠、合理饮食和适量活动,并强调有规律的日常活动时间,稳定人际社会的节奏。

陈亮妤说,卫福部统计,20多年来,各年龄层自杀死亡率65岁以上为最高,前三顺位原因包括「忧郁倾向、罹患忧郁症或其他精神疾病」、「慢性化疾病问题」等。而忧郁症在高龄者中的盛行率高达16.7%,但常因视为老化现象、疾病污名化及与失智症症状相似而被忽视。未及时治疗可能演变为失智症。

台北医学大学卫生福利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伯璋指出,社会对忧郁症仍存有偏见,许多轻度患者误以为只是心情低落而忽视就医。他强调,生理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有些人因慢性病或重症导致忧郁,也有因忧郁症引发其他身心不适的情况。若亲友出现情绪或行为异常,如频繁叹气、对事物失去兴趣、长期足不出户等,应提高警觉并协助就医并建议以陪伴和倾听的方式应对。

.ETtoday新闻云提醒,给自己机会:自杀防治咨询安心专线:1925;生命线协谈专线:1995;张老师专线: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