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拍「中式教育」 沪教授检讨大陆校服「臃肿难看」
英国广播公司(BBC)拍摄有关「中国式教育」的纪录片,引发大量的对于中英两国教育的关注及讨论。而上海体育学院副教授杨剑锋撰文提到,英式校服让学生「浑身上下透着一种极具魅力的英伦范儿」,但中式校服宽松肥大,毫无美感可言,深刻地反映了基础教育中美育的缺失。
BBC与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启动一个研究项目,在英国博航特(Bohunt)中学开设「中国实验班」,抽取50名九年级学生,由中国老师上课,一个月后和同年级孩子一起参加测试。
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 Chinese School)显示,5位中国老师使用传统的中式教育给英国学生上课,包括升旗、做广播操、填鸭式教育等。为了展现「原汁原味」的中式教育,老师还让学生穿上中式运动服。一位学生直言「我不喜欢」,还拉了拉宽松的裤子说「这根本是降落伞改做的」。
▼影片取自YouTube,如遭删除请见谅。
纪录片引发大量的对于中英两国教育的关注及讨论,而大陆《光明日报》8日刊登杨剑锋的文章「我们的校服为何『美』不起来」,杨剑锋以他2014年在英国西敏寺大学(Universityof Westminster)担任访问学者时的观察作分析。
杨剑锋表示,儿子曾经在伦敦一所小学接受了一年英式教育,穿著白色衣领的polo衫,带有学校logo的红色毛衣,黑色长裤,「简单,但很神气」。附近还有两所小学,校服的款式与儿子所在的学校差不多,只是主色调不同,而另外一所中学的校服,无论男女,上身黑西装、白衬衣、红领带,男生身穿西裤,女生穿着短裙。「街道上四所学校的学生来来往往,身穿不同的校服……但浑身上下无不透着一种极具魅力的英伦范儿。」
▲穿上中式校服,一位学生直呼「不喜欢」。(图/翻拍画面)
反观中式校服,几乎都是运动装,品牌虽有不同,但样式大同小异。「从大城市的重点学校,到基层的乡村小学,都具有相同的特征:臃肿,难看,质地粗劣,毫无美感可言。」
杨剑锋说,运动式校服的主要特点,一是去性别化,青年男女的性别差异被同样宽松肥大的服装抹平了,二是审美上的粗鄙化。
他进一步指出,去性别化折射出部分教育管理者对女性身体和性的恐惧,这种恐惧源于中世纪式的禁欲主义传统。至于审美上的粗鄙化,则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基础教育中美育的缺失,以及对学生基本人格尊严的忽视。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校服是文化、教育、历史的缩影,它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和管理手段,同时也反映了一所学校甚至一个国家的办学宗旨和学生的精神面貌。男女区分的校服,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性别认知。美观时尚的校服,则有助于学生养成自尊自信、优雅从容的良好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