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破冰 中国凿出丝绸之路

大陆近年积极探勘北极,图为大陆雪龙号的北极科学考察队,在短期冰站布放大陆自主研发的冰基拖曳式海洋剖面浮标。(新华社

北极航线传统航线比较

看准北极拥有丰富天然资源、具有航道等重要战略地位,中国近10年积极逐鹿北极。从资源开发、参与科研低度政治手段切入极地事务外,中国在2013年顺利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2018年首度发布《北极政策白皮书,确认其地缘意义上为「近北极国家」和「重要利益攸关方」,抛出「极地丝绸之路」计划,更引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条约,争取极地航道航行自由权,从政策论述及国际法层次捍卫参与极地的合法性

兵家必争 8国环伺资源丰

北极地区总面积约2100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约800万平方公里,分属俄罗斯加拿大、美国、丹麦挪威冰岛芬兰瑞典8个国家。据调查,北极石油储量900亿桶,煤炭储量占全球4分之1,超过1兆吨,还有大量铜、镍、铀、金银战略性矿产

中国过往对北极的涉足,主要侧重自然资源开采、科研等面向,具体作为包括1996年成为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成员国,2004年建成北极黄河站。但随着近年中美全面对抗格局成形,为摆脱麻六甲海峡、巴拿马运河等受制美方的传统航道战略依赖,北京才开始积极投入与各国竞逐极地事务。

近北极国 大陆抢一席之地

为增加在北极事务的政治发言权,中国从2006年就申请成为北极理事会的正式观察员,历经7年努力,终于在2013年5月如愿达成目标,也开始享有极地事务的与会、发言及项目提议权。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今明两年担任该会轮值主席国考量中俄关系良好,中国的「极地声量」将进一步扩大。

而2018年发布《北极政策》白皮书,更将北京积极抢占北极航道的雄心展露无疑。中国将其定位为「近北极国家」和「重要利益攸关方」,从论述面化解其不直接接触北极圈的地缘质疑;抛出「冰上丝绸之路」,首次将北极航道定位成「一带一路」3大主要海上通道之一;鼓励企业参与极地基建,多次派出雪龙号科考船探勘航道,强化对北极的战略连结。

北极航道包括东北航道、西北航道和中央航道。举例来说,若循麻六甲海峡到欧洲等传统航线可能需要5周,但若经北极航道,只需3周,时间大幅缩短,还可避开海盗攻击海域

此外,看准北极当前不存在统一的国际法体系,中国则试图援引《国际海洋法公约》,保障极地水域的「自由航行权」、「无害通过权」,避免北极航道遭到传统环北极国家掌控而受箝制;依据《斯匹茨卑尔根群岛条约》主张中国亦有北极地区相关矿业、商业开发权

双边外交 参与极地事务

而为避免环北极国家的集体质疑,中国利用「极地双边外交」分而治之,包括继续深化中俄在极地事务上合作,与冰岛签署自贸协定,共同开发北极,也积极强化与挪威、丹麦、格陵兰等国双边合作,增加极地事务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