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捷该废哪个站?网友一致说「它」可用接驳车代替

网搜小组综合报导

台北捷运建设20几年来,总载客人次已于101年时突破50亿人,看似便利的大众运输仍有民众觉得有些「站」,设置上只是徒增民众等待时间网友在PTT「八卦版」上发问「北捷哪一站真的可以废掉」,引起乡民几乎一致的说是「它」。

问题一抛出,文章留言中约有80%网友纷纷都说是「小碧潭」,不仅载客量最低的,也是拖慢大坪林段的行车密度,更有人酸「小碧潭站请正名为美河市站」或「小碧潭站=中央新村站」、「兼新店高中校车」,显示民众对这站设立的「原意」有所意见。其实在这个讨论之前,就有不少网友关注过这个问题,同样由「人次、班距以及功能性」来做检讨。

2015年时的台大学生永昌个人书上公开探讨过此问题,公馆站以南的民众比小碧潭多,但这条「支线」到底牵涉到什么?利益考量基础又是什么?这是「多数人的3-5分钟时间」与「少数人的40分钟时间」的问题点。从「关键评论」(阅全文可点此)的文章,更用了9张图示大家了解到几点,小碧潭站的进出量都一直排在倒数,就算和同为支线的「新北投站」来比,仍约有四倍之差(6万与23万)。作者文中也展示数学的「中垂线方式计算出「邻近捷运站的最近范围」,得知小碧潭站的涵盖范围其实不小,但由于该站的周边配置上有「景美、大坪林、七张、新店区公所、新店站」,且都比在「小碧潭站上下车」方便许多,所以会选择在此站上车的都是「特定人」,正如部分网友认为的「可用接驳车代替」。

作者以「新店往中正纪念堂」的路程计算,在「支线」小碧潭转车会多花5~7分的时间等待,当然这并非单纯是等待的问题而已。回过头来看杨永昌先生报告提到,由于小碧潭需要使用七张站的「袋状轨」来回车,才使新店线公馆以南的班距拉长,除非「废除小碧潭站」才能让台电大楼的车直接开到大坪林,符合多数人效益的安排。

杨永昌也以「国大代表民代地方民众的争取」来作为小碧潭支线兴建的原因,因为那边有个社区叫做「中央新村」,历任的国大代表几乎住这,但他认为民众必须要了解历史渊源并争议出现的原因,不要听到「老国代」就展开「废除」的报复心理,只有理性评估才能回归到「多数人利益」以及「少数人平等」的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