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戰火波及的市場…賺取「危機財」模式3階段 巴菲特:別人恐懼我貪婪
巴菲特(Warren Buffett)。路透
人类有一种天性,会试图融入群体,在显眼处隐藏自己,这称之为「从众心态」( herd mentality)。跟群众走在一起,个人就不会引起太多注意,减少被猎食者单独锁定的机会。 CBS 新闻台《恐惧因素:从众心态如何驱动我们》的新闻报导中,针对这种现象访问了几位专家。
布朗克斯动物园园长派特.汤玛斯( Pat Thomas)告诉 CBS 新闻台,如果动物「行为过度异于常态,往往无法存活得太久」。大自然极有说服力的告诉我们,处在惊吓状态随着群体一起奔跑的动物,比较有可能活命。
(本文出自《财富投资防火墙》)
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的格雷戈里.伯恩斯( Gregory Berns)博士在进行脑部恐惧反应的实验时表示:「不管是恐惧自己成了异类,或是对不确定性的恐惧,还是害怕在市场投资血本无归,恐惧都会开始迫使我们要做点事,因为在百万年前,恐惧就意味着可能必须决定要逃跑还是奋力一战。」
不过,我们的祖先为了会吃人的剑齿虎而准备的反应,对生存在有股市交易所和 YouTube频道的现代世界来说却毫无用处,甚至看来可笑。以讨论幸福的 TED 演说而声名大噪的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尔.吉尔伯特(Daniel Gilbert),因为他对反恐战争的大胆构想而被美国国土安全部聘用。
他主张美国和恐怖主义相关的安全预算,应该花在教育民众及改变国人观念,让大家理解什么算是值得恐惧的危机。
当有某人炸掉一辆巴士造成30人丧生,心中感到恐惧算不算是适当、理性的回应?它是否真的算是一个危机?吉尔伯特说人类天性要求我们对攻击做出回应,但人类在先天上并不会因天气、意外或是系统性缺陷而感到惊恐。
他说:「如果澳洲明天消失了,我们为此感到恐怖,或许是正确的回应。」但如果有人在商场枪杀10个人,全美国社会的反应,不应该比美国高速公路上每个月有超过 3000 人死亡的反应更激烈。如果一个人类行为者试图杀害某人,人们自然会感受主动的威胁以及影响到自身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一棵树倒下压死某人或是一个孩子在后院泳池溺水死亡,则不会引发近似的反应。吉尔伯特解释说,就系统上而言,贫穷是有史以来人类的最大杀手,但是「它不会成为头条新闻⋯⋯它并不引人注目。」
人类用特定方式对危机做出反应,而且会一直这样下去。面对威胁,人们会一如预测的做出非理性反应,正因如此,训练和教育对应付威胁状况的准备才会如此重要。
这种可预期、不理性的反应,可从检视公开战争行为后的股市来观察和描述。在接下来的章节你还会持续看到这三个基本原则,因为它们为「危机下的市场模式」提供了定义:
(本文出自《财富投资防火墙》作者:克里斯多夫.曼斯克 译者:谢树宽)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