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思潮》处理核废料之完整蓝图(李敏)

图为远眺核电厂内的相关设施。(本报资料照片)

核能发电燃料体积小,易于运输与储存,核电机组一次更换燃料可以使用18至24个月;核能发电成本中,购买燃料成本占比低,故发电成本不因国际能源价格飙涨而大幅度波动。更重要的是,核能发电单位发电量的碳排,几乎是各种发电方式中最低的,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侯变迁专门委员会(IPCC)的资料,每度核电生命周期排放的温室效应气体量为每度24克,与陆地及海域风电相当,而大型光电的排放强度为每度48克。

近年来,温室效应气体在大气中的累积,造成气侯的变迁,对人类的活动,甚至生存,带来重大的影响。过去数年全球各地出现热浪、酷寒、洪水、干旱、与飓风等极端气象几乎已成常态,民众意识到地球气候变迁才是人类应该正视的关键议题。国际能源署认定人类要在2050年达到碳中和,核能是不可或缺的能源,欧盟已于2022年将核能视为净零碳排必要手段,也认同核能可以视为绿能。俄乌战争与中东再一次的兵凶战危,让世界各国认知能源供应的不虞匮乏与价格稳定,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根据国际核能组织的资料,世界上有50个国家准备扩张核能占比,开始兴建核能电厂或规划核能的使用。核能复苏已是国际趋势。

核电厂安全与核废料处置的疑虑

不可讳言的,核能发电的使用确实是一个具争议,且有多层面向的议题。能源的使用是一项选择,即然是选择,必然要考虑国家特殊的天然条件与地缘关系,当然不可避免的会掺杂个人主观的认知与价值观,也与国民对能源议题的了解程度有关。

长久以来,反对使用核电最重要的原因,为对辐射的恐惧,担心核电厂发生炉心熔毁事故,导致放射性物质的外释,对民众造成健康的影响,以及忧虑无法处置含有长半衰期放射性核种的高阶「核废料」。

赵嘉崇博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核工博士,曾任职美国的电力研究院(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EPRI),专责于核子动力反应器安全分析与评估相关研究的督导与规划,对于影响核能业界的三件事故,美国三浬岛、前苏联车诺比尔、与日本福岛事故,有透澈的了解。赵博士也曾在多所世界著名大学客座,担任享誉国际的核能期刊的编辑,赵博士在核能领域的学术界与产业界都颇负胜盛名。他于2022年出版A Complete Perspective of Nuclear Energy,中译为「全面透视核能」该书中,对核能发电的基本原理,核电厂技术、核能安全、核武扩散与核废料等议题都有着墨,深入浅出,是了解核能绝佳的工具。该书的重点可以说是阐述核电的安全性。

他有感于民众与决策者对于核废料的妥善处置多有疑虑,赵博士不眠不休的完成了第二部巨著,「处理核废料之完整蓝图」,对核废料议题做了更深入的剖析,也从各个不同的层面探讨核废料,也适切的提出他的见解,并对能源政策决策者与执行者提出具体的建议。

低阶核废料、用过核燃料、与高阶核废料

在讨论核废料议题前,首先要知道,依照废料中放射核种的数量,以及放射性核种的半衰期长短。核废料粗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放射性核种含量低,且核种半衰期较短,通称为低阶核废料。全世界已有超过100座的低阶核废料终期处置设施,低阶核废料可以妥善处置已毋庸置疑,需要克服的只是民众的邻避效应。

另一类为核种半衰期长,且废料中放射性核种含量较高的高阶的核废料。核燃料使用后,自炉心退出的燃料,称为使用过核燃料,含有多种与大量放射性核种,包括分裂产物,以及半衰期非常长的超铀元素。事实上,使用过核燃料中,尚有大量的能源,若经过再处理的程序,可以回收铀与钸,再次置入放应器,产生能量。用过核燃料再处理后剩下来不可用的物质,才是真正的高阶核废料。处置的方式是将高阶核废料以玻璃材料固化,加以适当的多层包覆,再进行深层地质处置,也就是埋存在约500公尺深,地质条件适当的地窖中,再将地窖填满遇水会膨胀的膨润土。玻璃固化材料、多层包覆材料、膨润土、以及500公尺厚的地壳,将放射性核种与生物圈隔离,避免对生物圈产生影响。目前美国已有一座高阶核废料处置场,位于墨西哥州,永久储存生产核武产生的高阶核废料。

天然现象证明高阶核废料的地质处置可行

赞成核能的人认为,埋存用过核燃料,即使包装经过千年后,有可能损坏,但释出的核种,在地质屏障中的迁移能力很低,经过上百万年才移动数公分。这项认知,来自于天然存在的核反应炉,20亿年前,当铀-235的含量较高时,非洲加彭共和国有个天然的核反应器,处于临界状态长达数百万年,产生了各种会存在于用过核燃料的放射性核种,检视该铀矿周边的放射性核种分布,发现核种迁移的距离非常短,500公尺深的地窖,绝对可以防止放射性核种危害到生物圈。

反核团体认为任何的隔离措施要保证万年,或者10万年有效是不可能的事。沧海桑田,他们可以想像出各种的情境,担心核废料会对后代子孙带来危害。但是替万年后子孙忧心的人,是否认知到任何发电方式都会产生废弃物,生产光电池晶片的过程会产生各类型的废弃物、光电池本身也是废弃物、风机的叶片、化石燃料发电排放的二氧化碳更是废弃物。

在各种发电方式中,单位发电量产生的废弃物,核能发电远远的低于其他发电方式。核能发电是对产生的废弃物最负责任的发电方式。不论是高阶或低阶核废料都留有完整的记录与妥善包装处置,储存时绝对没有任何安全顾虑。深层地质的永久处置,再以千年计的可见未来,可以有效的将放射性核种与生物圈隔离。那些为万年后子孙忧心的人,是否想过非核的地球,30年后还适合子孙居住吗?

用过核燃料的直接地质处置

用过核燃料再处理可以大幅度减少需要处置废弃物总量,又能回收可以再次作为燃料的铀与钸,但是麻烦的是钸可以制造原子弹,如果处理后的钸是单独存在,核燃料再处理有核武扩散的疑虑。再加上燃料再处理程序复杂昂贵,有些国家已经决定将用过核燃料视为废弃物,直接进行前述的深层地质处置,也就是将用过核燃料适当的包装后,埋存在约500公尺深,地质条件适当的地窖中。这些国家包括瑞典、芬兰、美国等国。瑞典与芬兰已找到场址,已开始储存设施的兴建。美国也选内华达州犹卡山场址,设施的设计已完成,但因政治因素,设施的兴建已延宕超过10年。台湾目前的政策是将用过核燃料视为废弃物,直接进行深层地质处置,且有寻觅场址与设施兴建的完整路径图,但高喊「非核家园」的执政党,并没有认真地依路径图执行。

新技术的发展

高阶核废料或者用过核燃料都需要与生物圈妥善隔离万年,才能让民众安心。有没有办法让那些常半衰期的放射性核种消失呢?利用中子撞击放射性核种,中子被吸收会改变原子核的组成,改变其半衰期,这个过程称为嬗变,嬗变也会产生能量。我们可以将高阶核废料置于会大量产生中子的装置中,反应器或是其他设施,以适当之能量分布的中子照射,诱发嬗变反应。利用嬗变消灭常半衰期的核种是可行的,但牵涉到新的程序与技术的发展,需要新的燃料再处理技术与新型核反应器(嬗变装置)的开发。事实上,大家梦寐以求的核融合反应器技术,某些核融合反应会产生中子,这些中子也可以驱动嬗变反应。换句话说,用核融合反应器「吃掉」核分裂反应器的废料。

世界上也有不少的核能使用国家选择「观望」,即静待技术进一步的发展,看是否有更好的选择,再等待的期间,好好的照顾与监管用过核燃料,干式储存设施是一致的选择。用过核燃料可透过自然对移热,绝无爆炸与燃烧的可能性,适当得照管下,没有任何的安全顾虑。选择观望的国家大都是用过核燃料数量不多的国家,一来可能因为国家地质状况,厂址难觅;二来是因为量小,设施兴建分摊的单位处置成本过高,所以期盼将用过核燃料置于国际共同兴建的地质处置设施。

台湾核废料的问题的因应

赵博士的书对于前述的选项都有明确的阐述,由基本物理现象出发,考量工程技术、物料、经济、政治各层面。工程技术面含括瞭核燃料循环、用过核燃料处理、防范核武扩散、用过核燃料站存与监管、嬗变、以及新型核反应器设计等。同时也对「核电大国」与「非核电大国」该如何面对用过核燃料议题做出具体的建议,提出充满创意的核废料会计学与核废料货币学论述。赵博士合乎逻辑的论述与流畅的文笔,让了解枯燥且复杂的科学与工程问题成为有趣的事,开卷后,不忍释手。本书是核能工作者与对能圆领与有兴趣的人,全面了解核废料最佳的书籍。

最后我想借用赵博士书说的话,让总统候选人与他的团队了解台湾的核废料的问题该如何因应。

建立处理核废料的机制,来完成一系列必须执行的工作,这些工作有:

1.成立专业处理废废料之机构

2.国家必须立法来规范核废料之远程政策

3.储备核能科技人才来应对专业性与跨世纪性之议题

4.积极发展参与国际核能资产共享联盟

5.寻觅建设短期与长期核废料储置地点设施■

(作者为国立清华大学工程与系统科学系特聘教授)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