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思潮》靠非核护身 他们在金山银山中装醉(李敏)

台电发言人蔡志孟指出,「电力分舱」是满足不同企业对绿电的需求做规划因应。图/本报资料照片

报载经济部指示台电研议推出新的电力方案。初步构想,承诺RE-100,对绿电有所需求的企业,加价购买绿电;在CBAM(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下,承诺碳税压力的厂商,可采用天然气发电且有加入部份比例绿电的「低碳电力」(所谓的RE5-10),价格会比目前的工业用电价高,一般民生或不愿意付较高电价的企业,使用价格最低,但排碳系数较高的电力,还说这些电是「普通舱」,低碳电力是「划位座」,纯绿电就是「商务舱」。

郭部长的方案是以排碳量来计电价。当把再生能源绿电抽离,以及部分排碳量较低的电力分开计价,剩下来普通舱电力的二氧化碳强度势必高的恐怖。「普通舱」的乘客有两种,一群是一般的民生用电,电力碳排强度的高低无关痛痒,另一群是用电量大,且目前所付电价已较民生用电户高的高压用户,这些业者产品的碳足迹势必大幅上升。所有的产品都有可能是供应链的一部分,增加的碳排还是要反应到最终产品,还是有碳费、碳税、与产品竞争力的问题。

为避免台电破产,民国112、113年行政院共编列2500亿元的现金增资预算。民国112、113年,台电又从特别预算分别获得500亿元与1000亿元的补贴,两年的补贴总额为4000亿元。民国112年底台电的亏损仍有3800亿元,今年4月调整电价,原本要调整35%,但实际只调11%,到今年前4个月累计共亏损4399亿,这还不包括核四厂不商转,尚需要认列损失的3000亿元。新任经济部长郭智辉日前宣布将不再编列经费贴补贴台电。至于台电将如何弥补天文数字的亏损,部长在回答立法委员的质询时说,他是要了解一下。郭部长的腹案应该就是媒体报导的分舱等售电。羊毛出在羊身上,政府甩锅,台电不调涨电价,钱从哪里来?请问部长,这项措施要经过「电价费率审议会」核定吗?

郭部长来自企业界,非常了解电价及产品碳足迹对台湾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性,也知道这两个因素对不同的产业有不同的冲击。他将电价与碳排放量连动,让企业依自己的减碳压力来选择需付的电价,届时可以说电价是企业自己选的。但企业真的有得选择吗?企业选择纯绿电的原因是因为它的低碳排,但不排碳的能源除了再生能源外还有核能啊!台湾电力公司网页资料显示,民国112年自编决算的发电成本,核能每度1.39元、自发风力4.48元、自发光电4.13元、购入风力6.70元、购入光电4.88元。核能发电成本只有风光再生能源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

台湾不是没有运转核电厂的能力,核一、二、三厂执照更新,核四厂商转,每年可以提供600亿度的无碳电力,且发电成本不受国际能源价格的影响。当企业说要便宜、供应稳定、价格平稳、不排碳的核能时,政府为什么不提供。不谈价格,以台湾目前再生能源发展状况,我们的电力系统可以提供足够的无碳电力给企业吗?大家都想坐「商务舱」,都想「划座位」,台电可以提供足够的位置吗?在减碳的压力下,碳排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发展再生能源是对的,但是有必要放弃核能吗!

8年前蔡英文竞选总统时,喊出能源转型的口号,说2025年,发电能源配比为燃煤30%、燃气50%、再生能源20%。2023年,台湾电力系统供电数据,燃煤42.2%、燃气39.5%,再生能源9.5%,与竞选口号及政策目标有极大的差距,挥一挥衣袖,她回家抱猫去了。赖清德接任总统,要推动二次能源转型,说再生能源在2026年达到20%,2030年达到30%。从发电量来看,太阳能光电由2015年的8.5亿度,大幅成长到2023年的129亿度,风力由15亿度成长到62亿度,确实可观,但8年内风光的占比仅由0.9%成长到6.8%;3年内,风光的占比要再增加10.5%,而在7年内再增加20.5%。如果再考虑晶片制造与AI发展所带来的用电量成长,要达到再生能源占比的目标值,是天方夜谭。再生能源的发展,已经让台湾生态付出了极高的代价,有人甚至以「国在山河破」来形容光电对台湾环境的影响,台湾地狭人稠又多山,我们的土地还能够承担那么多的再生能源吗?

台湾再以晶片制造称霸全球,而AI的技术与应用的发展,将晶片需求推向另一个高峰,产生了无限的商机,但晶片制造与AI的应用,都耗费大量的电力。「大军未到,粮草先行」,电力是掌握商机的基本条件,政府面对外界缺电的质疑,除了说不会缺电外,却提不出足以让人信服的数据。台湾的全国用量,民国107年为2666亿度,民国112年为2765亿度,增加3.73%。但112年与110年相较,全国用电量降低了2.41%,工业用电量则降低了5.62%。过去两年全国用电量与工业用电量都下滑,但「电子产品与电子设备制造业」用电成长5.01%。比较今年第1季与112年第1季的数字,全国用电量成长1.39%,工业用电成长3.84%,而「电子产品与电子设备制造业」成长了5.59%。民国107年~112年「电子产品与电子设备制造业」的用电量由511亿度成长到632亿度(成长23.7%)。相信日后的需求也更为强劲,政府说的不缺电,有考虑到需求的成长吗?投资者对于电力是否足够,自有其评估的方式,不会因为政府说不缺电,就会进行投资的,政府以意识形态决定国家能源政策,让台湾这块土地丧失了多少的机会。

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带来的气候危机,俄乌战争造成之化石燃料的供应与价格飙涨危机,已经让许多国家体认到核能发电的优点与重要性,美、法、英、中、日、韩、丹麦、瑞典等国都表示要兴建核能电厂,欧盟已经正式认可核能是绿能;七大工业国承认核能的环保地位,也不会再发表反对核能的言论。因应气候变迁的危机,积极发展核能发电,迈向碳中和的目标,已是国际共识。新闻报导说行政院长卓荣泰表示:「非核家园,仍然是人类共同的目标」,「追求非核家园,永远是不可放弃的目标,这样才能对地球负责,对后代子孙尽我们这一代的责任」,两相对照,我们的政府官员是活在哪一个时空。一个决策者,公开发言时说出与国际趋势完全相反的话,对国外投资者会留下什么印象。政府的技术幕僚在干什么,难道没有提供主政者正确的资讯吗?

民国107年地方选举,近600万民众支持「以核养绿」公投,提供民进党一个可以放弃「非核家园」政策的机会,但蔡英文坚持不改,将台湾的电力系统带入目前的泥淖。工商企业领袖看到危机,呼吁政府要恢复核能的使用,说几个代表性人物,和硕的童子贤、力积电的黄崇仁、合勤的朱顺一、工总理事长潘俊荣、台玻的林伯丰,工总副理事长能源委员会召集人林明儒等都不止一次的要求政府,恢复核电的使用。国师李远哲想了20年,认知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对人类的威胁更大,也公开呼吁核电厂要延役。新任国发会主委刘镜清,国科会主委吴诚文都表示不排斥核能。出身企业的新任经济部长郭智辉也一度松口考虑「返核」,但与立法委员餐聚后,态度转趋保守。

众人皆醒,他们独醉,披着「非核家园」当护身符,在金山银山中装醉!虚无飘渺间的台湾未来,又有谁在乎。(作者为国立清华大学工程与系统科学系特聘教授)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