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思潮:李敏》核四商转公投 减碳救地球

核四厂兴建与废除共造成2849亿台币亏损,台电至今仍未认列。(本报系资料照片)

人类文明的发展始自工具的发明与制造,再来是能够利用兽力或自然力 (风车水轮车)带动工具,当人类知道如何利用燃烧化石燃料产生能量驱动大型器械,文明的进化更是一日千里。人类文明的持续发展是建筑在丰沛能源的基础上。

根据英国石油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世界消耗的能源总量等同于162兆度电力,其中84.3%来自化石燃料,同年全世界的发电量为27 兆瓦度,其中62.8%来自化石燃料。目前世界的总人口视78亿,联合国预估在2050年会达到90与100亿的水准,在本世纪结束时,会介于100~120亿间。仅是维持增加人口最起码的生活,需要的能源就已经相当庞大,更不要说普遍的提高生活水准了。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的200多年间,全球平均气温已升高摄氏1度,气候科学家的一致认知是大气中的温室效应气体含量增加所造成的。为避免温室效应持续加剧,2015年的《巴黎气候协定》设定了本世纪的后半段达到零净碳排的目标。2018年10月联合国政府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南韩仁川举行会议,其会议报告汇整了与会91位学者各自的研究结果,共同结论为应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摄氏1.5度内;该报告肯定地阐明,按照当前温室气体排放程度与速率,全球均温增幅最快将在2030年突破摄氏1.5度门槛,最晚不会超过本世纪中期。人类因此必须在10年内采取决断行动,大幅削减碳排放,并在2050年达到净零碳排放,否则气候变迁将会失控。

2019年12月2日至23日在西班牙召开的第25届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缔约四大会中,与会的专家与环保团体已开始用「气候紧急」与「气候危机」 取代旧有的「气候变迁」用语,代表着大家对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持续增加的关切与忧虑。各跨国企业、制造业、以及不少国家纷纷开始明确设定达到「碳中和」或称「 零碳排放」的时间表;为了经营形象与竞争力,企业设定的目标年往往大幅超前已宣示国家的目标。

所谓的碳中和或零碳排放是指人类的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效应气体,经由自然界的物理化学现象而消失,或透过工程技术补捉,使得大气中的温室效应气体浓度不再增加。数据显示,人类能源的使用包括电力、供暖、及交通产生了73.25%的温室效应气体,降低能源使用时排放的二氧化碳成为当务之急。电力是唯一可以用无碳或低碳途径生产的能源,能源使用的电力化可以说是减碳必须采取的途径,如何降低发电的二氧化碳排放更是重中之重。

再生能源(太阳光电、风力、水力、地热)与核能两者都属无碳或低碳能源是无庸置疑的,再生能源的大量开发受限于天然环境的主客观条件,且再生能源发电无法调度,必须搭配其他储能设施,才能维持供电的稳定。核能发电是较有争议的选择,部分环保团体无法接受辐射生物效应的风险,认为电厂有安全的疑虑,且对核废料的处置有超乎常情的苛求,认为使用核能发电违反世代正义,故反对核能发电。但世界顶尖气候科学家,如Dr. James Hansen, Dr. Tom Wigley, Dr. Ken Caldeira 及 Dr. Kerry Emanuel也都认为采用核能是达到零碳排放目标的重要途径,他们对倾向反核决策者的忠告是「持续反核会威胁人类规避气候变迁危险的能力」。

微软创办人比尔盖兹将气候变迁是为威胁人类的两大危机之一,他认为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必须依赖核能。他投资成立公司,与日本奇异-日立公司合作发展新型反应器,提出新的核能运作模式,可与不稳定的再生能源发电匹配使用。

以目前的科技能力来看,要达到零碳排放的境界不是一蹴可几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各国想要达到「零碳排放」,必须考量自身的主、客观条件,在充分科学数据的基础上,务实规画具体可行的能源政策

根据国际能源总署官网资料,目前设定碳中和具体时间表的国家已有29个,包括美、法、英、德、日、中及南韩等,大部分国家设定的年限是2050年。几乎所有订出时间表的国家,都评估核能可扮演的角色。日本、荷兰、英国、加拿大、韩国均已宣示将核能视为达到「零碳排放」目标的工具;欧盟在绿色新政中,也已将核能纳入可行作法之一。

英国预定在2025年前废煤,2019年6月英国成为主要国家中首个将净零碳排目标入法,明定2050年前达到净零碳排。英国确实积极发展离岸风机,但也积极开发核能,除了规划自国外引进传统大型核电机组外,英国著名的引擎与汽车制造厂商,劳斯莱斯公司自主设计建造小型模组化的反应器发电。为了培养核能的人才,英国五个大学联合与清华大学原科院签约,每年暑假送15位博士生来台湾,利用清华的实验设施与研究用反应器教学。第一期的学生本应在2020年来,但因疫情没有成行。

加拿大原来有自主的核能工业,但2020年12月,在政府主导下展开小型模组化反应器的开发,除了供国内使用外,也将进军国际市场。波罗的海三国之一的爱沙尼亚,是一个130万人口的欧盟小国,也将进行能源转型,是以核能取代页岩油与页岩气,有可能成为欧洲首座小型模组式核反应器的国家。

台湾使用核能已有超过40年的经验,3座核能电厂6部机组产生的电力在台湾经济发展中有重大的贡献,台湾虽然无法自行设计与建造核电厂的大型组件,但我们有足够能力与实务经验的维修产业与人员,我们有完整的法规与教育体系,可以有效且安全的运转核能电厂。面对更紧急的气候变迁,当积极的减碳成为环保的主流与国际趋势,非核绝非普世价值。在减碳成为国家的责任,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指标时,执意推动以意识形态为出发点的非核家园政策,是错误的,是愚蠢的。

107年11月「以核养绿」《电业法》公投,获得了近600万民众的支持,证明了民众希望2025年后,台湾仍然继续使用核能。虽然政府表示法律复决公投的通过,不代表政府需要改变即定的政策,故「以核养绿」的成功并未实质改变现况,但公投通过后,「非核家园是全民共识」的魔咒已烟消云散,人民不再畏惧于公开场合支持核能。拥核团体于108年推出「核四商转」政策创制公投,当年10月完成连署,经中选会查核通过,将于今年8月28日投票

虽然与3年前一样,我们无法预期「核四商转」公投是否会获得民众的支持,但作为一个核能从业人员,有责任让民众正确的认识核能,让民众知道在减碳救地球的国际趋势下,核能发电是台湾无从放弃的选择。推动公投是让人民有表达希望继续使用核能发电的机会。请大家于8月28日投票支持「核四商转」公投。(作者为「以核养绿」公投共同发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