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思潮》淋病 梅毒 课纲(段心仪)

台湾青少年感染淋病的案例暴增,国教行动联盟呼吁卫福部正视青少年性病日益严峻问题。(国教行动联盟提供/林志成台北传真)

教改一直强调价值中立、开放多元,但没有核心理念的多元开放会带来甚么结果?近日各种校园乱象发出警讯,除非淋病、梅毒、霸凌、吸毒都被承认是某种多元价值,否则课纲就该从根本进行检讨。

根据卫福部疾管署统计,15至19岁少男淋病的病例从2012年的111例,2023年增至756例,增幅超过6倍,同龄女性病例更从2012年的26例,成长至2023年的222例,增幅约达9倍。更惊人的是15至19岁女性感染梅毒病例,激增53倍,且低龄化趋势明显。医师提醒,淋病长期不治疗,恐造成不孕;梅毒若不治疗,更恐严重损伤心脏和神经系统,导致死亡。许多教育团体备感惊吓纷纷提出警示,他们指出依台湾青少年性行为问题实已远远超越道德范畴,进而危及生命、影响社会安定。而这一切与20年来课纲与教材的偏差绝对相关。

自古至今,口号动听而结局悲惨的事所在多有,如文化大革命。而历史总证明口号背后有人欲,课纲的人谋不臧似乎也难逃此定律。课纲一直强调松绑,从教材到教学到入学方式,每个人都有权去寻找自己独特的存在意义与价值。但对十几岁的孩子而言这是个太难的命题,只能追随声量人云亦云。殊不知自以为思想先进,却是陷入弱肉强食的丛林,性平教育就是如此。发展迄今,它早已偏离两性平等的本意,不但创造出虚幻的多元性别,更助长不安全性行为的泛滥,严重伤害了本该是主要保护对象的少女。

且课纲理念偏差造成的问题何止性行为一项?「价值中立」变成没有是非,「多元开放」更成了搪塞借口,加上教师管教权的萎缩,今日校园毒品、霸凌、诈欺事件倍数成长,每日如影随形在青少年身边,但何曾看到政府积极进行防治与处理?人人都知道教育理念亟待厘清,校园管理必须权责分明,但窃据高位者永远尸位素餐,官僚式的敷衍,鸵鸟式的因循苟且,坐视台湾基础教育土崩瓦解,却完全不作为。到底多大的政治利益让他们利令智昏?

三十年教改先要青少年脑洞大开,重新认识并界定自己,有意识地洗脑出「你不是中国人」、「你不是汉人」、「汉人是侵略者」的认知,让青少年否定自身血脉。于是「国文科不该教中国古文」、「历史科不该教中国史」、「公民科不该教礼义廉耻」都合理化了。如此则青年自然该以血肉捍卫台湾,永为美国不沉的航空母舰,且航空母舰还得自行支付保护费,再荒谬的事都得到解释。至于数理科跟着陪葬,台湾科技岛地位岌岌可危等问题,在庞大政治利益面前都成了蕞尔小事。

新的课审委员必须得到新的立法院认可,这是唯一的机会让历史的错误得到纠正,台湾的未来得到救赎。得了淋病、梅毒就该医治,人体才能重获健康,错误的教育政策必须翻转,台湾才不会走入黑暗的幽谷。

(作者为中华语文教育促进协会秘书长)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