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思潮》请正视课纲问题谋求解套(段心仪)
针对北一女国文科教师区桂芝批评课纲大删文言文,终于让教纲问题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但能否纠错补正,还待努力。(资料照,刘宗龙摄)
「有梦最美,希望相随」,经过20年的努力,区老师一席振聋发聩的发言,终于让教纲问题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但能否纠错补正,还待努力。三位候选人有两位已经允诺选后重新检讨课纲,但课纲的核心问题在哪里呢?
20年来,课纲用「多元」解构「中华」;用「素养」解构「知识」;用「公民」解构「道德」;用「程序」解构「正义」;用「自主」解构「学习」,如文革一般毁了一代人才。我们且用五个关键词进行说明。
一、多元:繁琐的多元入学制度,制造立足点的不公平,让本为学生的单兵应战,变成家族投入资源的战备竞赛,让阶级固化,难以翻转。而从文化层面来看,问题更大。多元的定义本是指不同种族、民族、宗教或社会群体在一个共同文明体下,互相尊重、学习、交流、合作。在此定义下,以台湾90%以上都是汉民族,语言文字习俗相同的状况下,中华为文化核心并兼容其他本为正道,却在课纲中屡屡出现中华与多元相互拮抗之事。如〈101国文课纲〉课程目标是「借由文化经典之研读,与当代环境对话,以理解中华文化与文明社会之基本价值,尊重多元精神,启发文化反思能力。」;但〈108国文领纲〉硬生生拿掉「中华文化」,改为「经由阅读,印证现实生活,学习观察社会,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增进族群互动。」可见其居心就是要用「多元」去中华。
二、素养:素养教育本应是「知识+能力+态度」,但108课纲缩减基本学科时数,却要求跨领域教学的同时还得融入19议题,等于解构了知识体系还奢言素养,于是出现「国文与数学共舞─探究数学诗的多重节奏」、「幸福世界入门说明书─防灾议题结合大同与小康」等课题。素养,除了口号,只剩下苍白。一位高二生发出心声「所谓素养,辜负了多少认真念书的人。跟课文相关的题目少之又少,即便有,也被包装的又臭又长,脱离文义。当考试都不从课本出题时,我们认真听课还有用处吗?」
三、公民:在过去学科名称为《公民与道德》时代,国小课程目标第一条是「培养勤劳务实、负责守法的品德及爱家爱乡爱国爱世界的情操。」国中课程目标第一条是「培育自尊尊人、勤劳负责的态度,陶冶民族意识及爱家、爱家、爱国的情操,养成明礼尚义的美德。」。而现今《108公民领纲》课程目标第一条则为「发展个人的主体意识,以及自律自治、自发精进与自我实现的素养。」有位家长曾表示,近20年来,「只教权利不教责任,社会风向往权利倾斜」,发生了权责不对等的情况,于是社会各面向都无法维持稳定,问题就从中而生。少子化、不婚、不生,都与权责不对等有关。当男女双方,一心一意关注在各自权利/力的时候,就很难学习站在他人立场为他人付出爱。没有愿意牺牲自我权力的爱又怎么会想要结婚?又怎么会想要有爱的结晶?爱是无私的奉献,是站在「给予」的角度及立场;而考虑自己的权力的时候,是在想自己该「得到」什么,于是就站在「给予」的对立面。这两个角度和立场根本上是相冲突的。公民去道德也从立法院游院长的说词得到佐证。游院长说:「廉耻,它事实上是君主政治的产物,现在是民主政治,民主政治有民主政治的价值观。…知道天赋人权、基本权利,言论自由、结社自由。」也因此,赖副决定缺席12/14家长团体的邀请,因为家长团体提出的题目太难答了:「您是否认同礼义廉耻3.0版的新义(礼:尊重互敬;义:诚信共好;廉:得所应得;耻:自省觉悟)并支持全国各级学校将共同校训「礼义廉耻」牌匾挂回各校校园中?」但他缺席留下的空白也是一种回答。
四、程序:2007年陈水扁的教育部长杜正胜,委托「台湾历史学会」完成一本300页的《海洋教育与教科书用词检核计划》。并发给所有编篡教科书的书商,要求必须「遵照使用」。全书三百页,检核五千个用词。2015年马政府的微调课纲只调整17项用词差异,如「日本统治」调整为「日本殖民统治」,「接收」台湾调整为「光复」台湾等,就被发动学生包围教育部。当时所提理由如小组召集人是哲学教授,不是历史专业等。但两年后2017普高分组推荐选文的委员也不是国文专业呀!所有的程序问题最后都是双标,却解构了正义。
五、自主:高中三年化学物理生物地科都只学了两个必修学分,几个初浅的单元,学生进入大学物理系电机系资工系后,成为大学教授的恶梦,程度呈现断崖式滑落。台大清华都公布了108课纲第一届学生的成绩,平均成绩跌落9%至20%,私立大学教授更直言只有国三程度。联发科蔡明介董事长早已投书请政府正视,未得回应。「自主学习」就成了教育部应付各方质疑的话术。有资源的学校、学生确实受益,他们可以为自己安排各种量身打造的课程。但是70–80%的一般学生或资源匮乏的学生,「自主学习」就成了睡觉滑手机聊天课。两极化的学习现状让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赢者全拿制造了美好的假象,但弱者全输将使低薪问题更严重,青年世代累积的的忿懑将让社会不安。
事实上,若不破解教改思维,彻底反思,以培养人才为最高目标,重新订定切实可行又有前瞻性的课纲,绝不可能还天下学子一本本正正当当、清清白白的教科书。但教育部的思维已受教育白皮书宰制,就像滚轮上的白老鼠一样,怎么绕也绕不出去,总在一个被架空的虚构世界中设计课纲。每次新课纲一出炉,家长就哀鸿遍野。私校因为完全不理睬教育部的政策,反而越来越受家长欢迎。教育已成国安问题,必须最高领导人出面,跳脱窠臼,高瞻远瞩,为国育才,才能订定出有前瞻性的课纲。
教育及社会已经呈现的乱象,才是这次课纲风潮真正的起因。人民的意志已经展现,下一步端看政治人物如何回应。如果政治人物不值得信赖,「自己的课纲自己救」,也许该是我们展现力量的时刻。
(作者为中华语文教育促进协会秘书长)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