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思潮》赖清德能源政策问题百出,应全面修正(陈立诚)

赖清德将蔡英文的能源政策定位为「第一次能源转型」,他提出的是「第二次能源转型」,但挨批荒谬难逃跳票下场。(中时资料照)

上月赖清德在「国家希望工程」记者会发表「第二次能源转型」政策。赖将蔡英文的能源政策定位为「第一次能源转型」,所以他提出的是「第二次能源转型」。

赖清德的能源政策有三个重点:第一是加速发展地热、生质能、海洋能与氢能等「前瞻能源」;第二是持续发展光电风电,在短期内大幅增加再生能源占比;第三是新建18部大型燃气机组以确保供电安全。赖清德提出2030年的电力配比目标为绿电30%,煤电20%,气电50%。

赖清德的能源政策骨子里不脱国发会的「净零转型之阶段目标及行动」与「净零转型12项关键战略行动计划」两份报告。

恰好国际能源总署(IEA)在9月刚发布了一本200余页的重量级报告:「2023年版净零路径图」,此报告已成各国政府制定能源政策的重要参考。不妨将赖清德的能源政策与IEA报告对照比较。

本文依序检讨赖清德能源政策的三大重点。

第一个重点是发展地热、生质能、海洋能等前瞻能源。

与风电光电等间歇性绿能不同,地热可稳定发电,一直是政府寄予厚望的能源,甚至有地质学者估计台湾20年内可装置30GW(百万瓩)的地热。但IEA报告估计2050年全球地热装置129GW,提供全球1%电力。弹丸之地的台湾地热装置将占全球25%?显然地热并非台湾能源的灵丹妙药。

台湾非常不合适发展生质能,生质能需要广大土地,目前生质能发展较成功的美国、巴西、印尼都是面积广大国家。IEA报告也指出要避免发展生质能排挤全球粮食及饲料供应。更重要的是生质能是否算是绿能也备受质疑,全球许多大型环保团体都已撤回对生质能的支持。以台湾条件,生质能贡献极为有限。

台湾四面环海,许多人鼓吹波浪发电,潮汐发电,洋流发电、温差发电不遗余力,以为海洋能大有可为,其实是很大的误会。IEA估计2030年海洋能对全球电力贡献为0.05%,2050年为0.16%,台湾也不宜押宝海洋能。

氢能发展应与赖清德能源第二个重点风电光电一并讨论。首先要了解,世界并没有氢矿,氢气是工业产品,需要消耗其他能源制造。

为何要将氢能与风电、光电合并讨论?原因也很简单,蔡政府力推氢能真正的原因是承诺了太多风电、光电建设。而独立电网的台湾,不稳定电力在电网中的占比(渗透率)有其上限。今年春节因全国用电下降,绿电渗透率约30%,台电即呼吁民众出门要拔插头。依蔡政府规划,2030年冬天绿能渗透率将高达80%,电网如何承受?

为避免绿电渗透率过高造成大规模弃电,超过电网𠄘受能力的绿电只能予以储能。除了锂电池外,将过多的绿能以电解水制绿氢也是一种储能手段。但IEA报告对氢能怎么说?

IEA报告明确指出绿氢价格由绿电价格决定。台湾多雨,光电成本高出国外一倍。台湾地狭人稠,无法大量建设陆域风电,只好大力推动发电成本为陆域发电一倍的离岸风电。因自然与地理条件限制,台湾并不合适大力发展绿电。

IEA深知世界各国绿电成本相差很大,故建议绿电成本高昂国家,不宜自制昂贵的绿氢,而应由绿电成本低,绿氢成本亦相对低廉的国家进口。日本规划将来由澳洲(光电成本极为低廉)进口绿氢即为显例,日本并不准备以国内相对昂贵的绿电制造绿氢。蔡政府政策与日本背道而驰,又走错了路。

电力减碳成熟科技较多,故氢气减碳主要贡献在于工业制程减碳,长途陆上货运及海运、空运减碳。以氢气提供电力本来就不是使用昻贵绿氢减碳的主要目的。IEA规划在2050年氢能将提供全球1.5%的电力。但依赖清德及蔡政府规划,2050年氢能将提供台湾9-12%电力,这都是因为装置太多光电风电导致氢电占比也畸型提高,正是一步错、步步错。

由以上讨论可知花了偌大力气与天文数字投资的再生能源根本撑不起台湾的供电需求。赖清德所规划之2030年能源配比,火力发电占比仍高达70%,重中之重为燃气发电,占比50%。赖清德能源政策第三大重点即为加紧建设总装置容量高达1700万瓩(17GW)的18部大型燃气机组。

一方面废核,一方面又要维持台湾供电安全,还要兼顾减碳,大力建设燃气发电也成了赖清德的唯一选择。但赖清德又提出「进而达成2050年净零转型愿景」,这就产生矛盾了。

许多人并不了解2050年净零碳排何等艰难。工业、运输甚至农牧减碳都极为困难,相较之下,电力减碳最为容易。IEA报告中明确指出,要达到2050年净零排放,先进国家(包括台湾)的电力碳排必需在2035年全部归零,赖清德规划2030年火电在电力占比中仍高达七成,如何在5年内归零?

IEA报告中也强调因为先进国家在2035要达到碳排归零,从现在开始,不应兴建没有配备碳捕捉与储存设备(CCS)的火电机组。但细查经济部公布的「电源开发计划」,由今天到2030年,台湾每年都有并未配备CCS的燃气机组完工。在正常情况,燃气机组使用年限25年。但如果遵照IEA建议,2030年完工的机组,5年后就要提前除役。

请教赖清德,如何达成IEA要求的2035年电力净零排放?如何达成2050年全面净零排放?

由以上分析可知赖清德力推加速发展的前瞻能源供电能力极为有限,风电、光电因独立电网渗透率限制也不宜过度开发,另外氢气减碳重点本来就不是电力。再加上IEA大声疾呼停止兴建没有配备CCS的火电机组。赖清德提出的「第二次能源转型政策」,表面上洋洋洒洒,但都经不起推敲。

蔡英文选前提出的第一次能源转型政策,其中有数字的9大硬指标,今日检视全部跳票。最大问题是完全未考虑能源转型对发电成本的冲击,如今检讨,该新能源政策将造成每年发电成本增加2500亿元。

赖清德提出的第二次能源转型政策也无一字提到电力成本,但其鼓吹之绿能、前瞻能源、氢电、储能再加上燃气发电,发电成本均远超传统提供基载电力的核电与煤电。发电成本的上涨除反映在电费、物价双涨外,并将影响我国产品之国际竞争力,进而冲击国内就业率。

由以上解析可知赖清德的第二次能源转型政策完全经不起检验,问题百出,应全面修正。

(作者为台湾能源部落格版主、前吉兴工程顾问公司董事长)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