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思潮》能源政策考验知识份子风骨(陈立诚)

中央研究院4日起一连4天举行第34次院士会议,蔡英文总统(右)应邀在开幕时致词时,她表示为了达到2050年净零碳排目标,政府在2030年前将投入9000亿元以推动转型计划,而中研院配合投入研究,目前在地热、海洋能及太阳能等方面已有初步成果,图左为中研院长廖俊智。(季志翔摄)

自从蔡总统宣布2050年浄零碳排目标要纳入「气候变迁因应法」后,全国各界是一片赞同颂扬之声。一般民众与环保团体也就罢了,个人惊惧者为台湾学术界领袖也同声附和。

近日中央研究院与工业技术研究院两院院长都大力鼓吹于2050年达到浄零碳排。中研院为台湾最高学术机构,工研院为台湾国家实验室,两院在台湾都极受敬重,对台湾社会都有巨大影响力。但拜读两位院长意见后,个人不敢苟同,并为两位院长深感不值。

中研院廖院长在演讲时提出五个减碳技术:绿电裂解天然气制氢、增加太阳能效率、地热能、黑潮发电及生质碳汇。

工研院刘院长受媒体专访时表示:1.加州再生能源发展成功,台湾应学习并加紧能源转型;2.台湾应聪明用电,降低夏季尖峰,缺电问题可迎刃而解。

针对两位院长的高见,个人在「净零排放五支箭,请教中研院廖院长」与「加州经验与聪明用电是台湾能源问题解方吗?」有全面性的讨论,在此不拟重复。本人文章重点在于指出两位院长提出的技术与方法都远远不足以使台湾在2050年达到净零碳排。

不要说净零排放,即使降低碳排都极为困难。自1997年《京都议定书》签定以来,全球各国都信誓旦旦减碳,但25年后的今日,全球碳排为1997年之两倍。减碳都做不到,还奢谈什么浄零排放?

国际能源总署(IEA)在2021年出版了一本报告「2050净零排放———全球能源界之减碳途径」。该报告主要讨论10年后2030年阶段性任务。2050年距今不过30年,真要达到净零排放,未来10年极为重要,如果2030年目标无法达成,2050年就根本免谈。

目前全球仍有8亿人无电可用,不能说为了减碳不管这8亿人,所以目标为2030年这8亿人都用上了电,同时预估2030年全球GDP增长40%,但全球能源使用必须降低7%。IEA并不是说这目标可以达成,而是说如果要达到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这是2030年必须达成的阶段性目标。

IEA报告并坦言,2030年之后的减碳技术「目前尚未成熟」。九月份科学人杂志有篇文章「气候科学家减碳一厢情愿」就痛批妄图依赖「目前尚未成熟」的减碳技术(如碳捕捉与封存等)达到净零排放根本就是不负责任。IEA报告说穿了就是暗示2050年净零目标决无可能达成。

美国学术界对拜登政府2050年净零碳排目标有许多极为严厉的批评。指标性人物为曾任欧巴马政府能源部副部长及加州理工学院副校长的名科学家康宁教授(Koonin)与诺贝尔经济奖得主,有气候经济学之父之称的耶鲁大学诺德豪斯教授(Nordhaus)。两位学者分别依科学及经济数据严正指出2050年浄零碳排是痴心妄想。美国质疑此一目标的学者极多,上述两位较具代表性。

个人最为诧异者为中国大陆的学者也对中国政府2060年净零碳排目标提出质疑。上月两岸学者在线上召开「海峡两岸气候变迁与能源永续论坛」。陆方某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对净零碳排提出五点严厉警告:1. 警惕非系统减碳操作引发的系统性破坏;2. 警惕不切实际的能源转型可能带来的能源危机;3. 警惕急功冒进减碳操作引发的经济刚性破坏;4. 警惕无视双碳科学性的摊派式减碳;5. 警惕西方利用不对称的双碳问题遏制中国发展。

这五项建言真是掷地有声,真正了解能源的专家才能提出如此一针见血的质疑。个人对美国学者质疑政府政策并不诧异。个人诧异者为民主开放程度远逊于台湾的中国,仍有具风骨的知识份子敢说真话,向政府提出诤言。

许多人为2050年的支票背书是误以为30年后空头支票才会被揭穿,时间还长得很,并非如此。不论IEA或台湾政府提出的浄零排放路径都假设2020年碳排达峰值,之后每10年减碳1/3。但2030年碳排极有可能不降反升,今天为2050年净零排放背书人士届时还好意思厚着脸皮说2030后,每10年减碳1/2以达到2050年净零排放?到时候全球与台湾人民不都会看穿所谓2050年净零排放根本不可能达成?现在信誓旦旦为此空头支票背书学者将何以自处?不要等30年,少则5年多则8年,牛皮就要吹破。这正是个人为两位院长感到不值之处。

个人并不是说暖化不应正视,但一厢情愿的粗暴减碳手段绝对不是减碳抗暖正确有效的做法。个人期待国内能源界人士坚持专业知识,维持知识份子风骨,而非一面倒软骨头的替当权者背书。女王是否有穿新衣,很快就会被揭穿。何苦赔上学者清誉?(作者为台湾能源部落格版主、前吉兴工程顾问公司董事长)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