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思潮》去中国化下的「台湾国」课纲(余治明)

图为108年课纲历史教科书。(本报资料照片)

108课纲已实行两年,日前作家吴淡如曾提到,现在的小孩竟不知道谁是孙中山,然而事后有人提出,吴淡如刚就读国一的女儿,按照历史课程进度,应当还在学习台湾史的部分,认为不知道孙中山是情有可原,但舆论一出,却也将「108课纲」与「去中国化」等议题重新浮现在世人眼前。

「108课纲」做了哪些改变?

从2018年课纲小组的决议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在高中历史课纲中,已然将原本的台湾史、中国史、世界史的课程架构,改变为「如何认识世界」、「中国与东亚」、「台湾与世界」等三部分,将中国史与东亚史融合在一起,不再以区域划分。并将以原本的朝代「编年史」,改为「主题式」教学,课程的学分也从原本的8学分删减为6学分,书本内容由1.5册减为1册。

省略历史脉络,学生将难以吸收

过往我们所学习的中国史,是采用「朝代编年史」的方式进行学习,其优点有助于厘清各个朝代的前后的历史关系与顺序。少了这一步基础,直接进入「主题式」,真的好吗?员林高中历史老师王偲宇,曾说「专题史的话,学生跳脱这个主题,如果他自己的逻辑不够,他其实是很难连结的。(举例)夏商周假如到清朝,政治的部分讲完我跳到经济,我要从夏商周开始讲,学生(容易)就会有时代错乱」。

台北市中山女中历史教师邱永春则指出,目前的高中历史课纲,中国史、台湾史和世界史都很完整,现在改为主题式,变得「支离破碎」并指出。「就算是主题式教学,还是要有历史脉络。」邱永春举例,一旦离开了历史背景,怎么谈族群?例如,讨论族群融合,学生还是要有「编年」的观念,但在新课纲缺乏背景知识的情况下,就得靠老师额外补充,「老师和学生要做的功课都会更多」。

只认同台湾,却不认同中国史观

笔者认为,无论按照「中华民国政权的法统」,与「祖先来台的历史脉络」而言,皆不该抛弃完整的中国史观。

首先,中华民国是推翻满清的政权,并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建立民国政府,与历朝历代的政权一样管理着中国领土,后因历史议题转进台湾,从国家的角度而言,中华民国确实继承了中国。要不然,庆祝110年国庆,是怎么算出110年的呢?

再者,台湾是一个多种族的移民社会,而族群人数最高的本省人与外省人,祖先皆是来自于中国各个地区,其文化也深受影响,因此我们的所学习的文字、语言、节日、习俗等皆是承袭于中国,就连血缘也不例外。这与台湾主体性或台湾认同,一点都不冲突。切断根源、传承的本土认同,是很荒谬的。

而如今108课纲在历史的教科书上,将中国史的内容缩减,并融入至东亚史中,如此一来,中国史将无异于东亚史,并缺乏中国史存在的独特性。这其实就是企图淡化、肢解中国史,使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完整的学习连贯性,并以去中国化的「台湾本位主义」去学习历史,在教育中洗脑,灌输学生执政党想要形塑的意识形态。

笔者认为,教育不应有如此强烈的政治势力操作。还原正确的中国史观,不仅能了解民族与文化的发展,更能够知晓个人与国家将来的处境与定位,培养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作者为时事评论员、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运动休闲与餐旅管理研究所毕、大九学堂三期学员)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