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兹不让小孩用手机!研究:萤幕使用超过7小时「忧郁增2倍」

▲过度使用手机,不仅造成学习力、专注力降低,还有精神失调、忧郁或焦虑风险。(示意图/门诺医院提供)

记者林育绫/综合报导

现代人离不开手机,一天平均碰2600次,每天盯着手机4小时以上甚至更久的人越来越多,不过人类却没有因此升级为2.0版,反而「降级成为0.5版」。瑞典精神医学专家提到,儿童或青年一天只要萤幕使用时间超过2小时,就会提高忧郁症风险,如果用超过7小时,忧郁与不安的症状多达2倍!

近来手机成瘾话题再度受到讨论,瑞典精神医学专家安德斯・韩森(Anders Hansen)曾在《拯救手机脑》一书分享,人类的脑袋其实无法适应快速变动的科技,造成压力指数飞天、睡眠品质低劣、专注力下降,还要面对各类假讯息传染病、数位嫉妒、注意力残留、自恋流行病等,「忧郁和焦虑」等症状更成为「跨国通病」。

他提到,光是「把手机放在身边」,学习效果、记忆力、专注力就会变差。尤其社群媒体具有「煽动脑部奖励中枢」的机制,因为很多社群APP,像是抖音等,是采用能使脑部释放快乐物质的「报酬系」机制而开发的。就连比尔盖兹、贾伯斯,都会限制孩子使用网路的时间。

开发出脸书「赞」功能的人表示,网路成瘾的危险性「跟海洛因有得拚」,韩森提醒,对青少年及儿童的杀伤力更大,可能引发「精神失调」等情况。

▲儿童及年轻人用手机、电脑的时间越长,「精神失调」的状况激增。(示意图/门诺医院提供)

他在书中分享「瑞典人与网路」在2017年的调查结果,让所有人都倒抽了一口气。数位产品的影响年龄层大幅下降,未满1岁的宝宝,每4人之中有1人在使用网路;而2岁的幼儿,则有半数以上是天天都使用网路。

到了学龄期以上,各数据线再度攀上高峰,除了7岁儿童几乎每天使用网路之外,11岁的孩子上有98%拥有自己的手机。青少年则每天花3到4小时在手机上。扣除睡眠、吃饭、往返学校或托儿所的时间,剩下大约10-12小时,然而孩子们将这些时间的3分之1以上都用来盯着萤幕看。

除了瑞典,英国的调查也显示,儿童与青少年每天花6个半小时观看手机、平板或是电脑与电视;而美国青少年每天有9个小时花在网路上,在全球各地都出现这样的统计数据,这也导致年轻人「精神失调」的状况激增。

作者提到,在某个报告中看过一个统计数据,10∼17岁之间曾经向精神科医师求诊、服用过精神药物的年轻人比例,在这10年中变成2倍。增加最多的是强烈的不安与忧郁,头号受害者是年轻女性。在斯德哥尔摩,13∼24岁女性中,每10人就有1人以上在公立医院精神科就诊,还不包括到私人精神科诊所的个案。

韩森说,年轻人的精神失调问题,正在全球爆炸性地扩增。美国接受忧郁症诊断的青少年,在7年内增加了6成。从调查分析显示,「待在手机或电脑前的时间愈长,心情愈低落。」尤其每周使用电脑、手机、平板「超过10小时」的青少年,感到「最不幸福」,其次是使用6∼9小时的年轻人。

「萤幕使用时间」(Screen Time)会想起的,包括社群媒体、浏览网页、YouTube动画和游戏,这些都与精神失调有关连。但如果是从事除此之外的其他活动,像是与某人见面、运动、演奏乐器之类的,则会精神充沛有活力。

▲《拯救手机脑》分享数位焦虑成了「跨国通病」。(图/究竟出版)

他整合16项研究、共计对12万5千名儿童与年轻人所做的调查结果,「萤幕使用时间一天超过2小时就会提高罹患忧郁症的风险。时间愈长,风险就愈高。」每天使用7小时以上,忧郁与不安的症状达2倍之多。虽然也有研究指出,如果是在一定时间内使用的话,有益身体健康,但那是指「一天1小时」左右,与现在年轻人的3-4小时相距甚远。

尤其从2010年至2016年,到精神科就诊的年轻人急速增加,这段期间,年轻人生活中最大的变化就是开始可以用手机上网。但过度使用手机,使年轻人的精神状态变糟,是多方面的影响,除了引发压力、精神状态恶化之外,也伤害自尊心,尤其是太在乎被按「Like」的数字。

手机剥夺了其他活动的时间,尤其是那些可以护卫心灵、防范失调的活动。如果每天在萤幕前待上4个小时,几乎没有其他时间去玩乐并与「真正的」社会接触,就连运动,甚至是好好睡一觉的时间都没有。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也许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对精神面脆弱的人、过度使用手机或社群媒体的人来说,这很可能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韩森在《拯救手机脑》书中给了许多提醒和因应之道,该书不仅在瑞典畅销书排行榜蝉联42周,在日本也引起广大关注,一年内热销超过60万册,是带给全球的震撼之作,繁体中文版已在台发行,由究竟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