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最闹行为TOP4」 护理师无奈:第1用手指就能害死人
▲你曾经乱按过紧急求助铃吗?安捏母汤喔!(图/网友提供,仅为示意图))
「这里是病房,不是饭店!」一句话道出了医护人员的心酸。是人一定都会生病,也可能有过进出急诊的经验,据2016年卫生福利部统计,台湾每天约170万人次就医,若以全台人口2300万人计算,每人每年会看26次的医生,医疗人员的忙碌和压力可想而知。对此《ETtoady健康云》采访护理师黎佳伶,列出她最受不了病人出现的「4种行为」,其中又以「乱按紧急呼叫铃」最为头痛,误按可能就错过他人的黄金抢救时机,千万别再犯了。
1.缺乏耐心:
病房中,有些病人往往一有事情,无论事大事小,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火速前来,无法耐心等候护理人员处理其他病人之必须处置,小则酸言酸语或在病房中喊叫,大则直接胁迫投诉甚至口出秽言,这是非常不尊重护理人员的行为。黎佳伶说明,每位护理人员身兼照护多名病人(1位白班护理师照护约8至11位病人),不像贴身照顾者能够无时无刻关注病人,且护理照护有处理的优先顺序,譬如先量血压后发药,再执行换药、换针等医疗处置,若有紧急状况,则会视情况而有所调整,如须先送开刀的病人或立即抽血检验的患者等。因此,有时候可以多点耐心,等候护理人员的前来,而非做出这些不尊重的行为。
2.紧急呼叫铃的不当使用:
紧急呼叫铃或所谓的红铃,其主要是用于紧急事故的通报,或是对于行动不便之病人如独居高龄长者或下肢无力者等,是需要协助时所使用的;且当红铃响起,护理人员必须快速前往现场(用生命力在跑铃),为的就是能于第一时间能处理病人的突发状况或黄金抢救时间。然而,病房中的紧急红铃,却逐渐变成了客房服务铃,举凡找不到遥控器、需要帮忙装开水等,好像只要按下红铃就可以得到满足。但民众得知道,每当一个随便的红铃响起,可能的代价却是另一个生命来不及的抢救。所以,不要不好意思按红铃,但也不要过度按红铃。
▲护士提醒民众一定要把握医生查房时机问问题。(图/达志/示意图)
3.不把握医师查房的时机
护理师提醒,主治医师每日都会去查房,探视自己的病人,这时是很好询问病情的时机,然而病人却无法好好把握这个与医师交谈解决自身疑惑的机会,且对于专业术语也经常不提问,等医师离开后,才前来询问护理人员相关问题,或表示想再找医师一次等状况发生,甚至有些病人家属,于不同时间点探访,却都要求护理人员解释病情或再重复请医师前来,这是不对的,因为护理人员是不能够对病人解释病情的,且医师需要查探的病人量很大,很难随传随到,所以要请把握每位医师查房的机会。
4.不理会探视时间或不假外出
有些家属无视探视的时间,随便进出病房探视,原则在医院超过几点就会有限制访客及人数,毕竟在医院的病人免疫力抵抗能力较低,需要高度休息空间及时间来安心养病,或间4人健保病房住了不同诊断的病人,基于减少感染风险的情况下,需要亲友互相体谅配合;且在无告知主要照顾的护理人员擅自离开病房,尽管已交代外出须告知,且长时间(4小时)外出需填写假单,但仍然有部分病人会不理会规定,造成找不到人的窘境,也会延误排定的检查流程,更让主要照顾的护理人员,面临心理上担心是否发生意外等压力。
▲相信专业也是很重要的。(图/达志/示意图)
在列举出病房常发生的NG行为后,黎佳伶说道,把握「相信专业、遵循医疗指示、疑问勇敢提出」3要素也是很重要的,像是病人可以安心的睡觉不用担心滴空的问题等,且不要太过心急、慌张和害怕,因为基本上护理人员都非常真诚地在关心和协助病人,当民众将心比心,以正确的观念和态度互相对待,更能共同提升医疗环境及病人照护品质。
黎佳伶护理师,中国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系学士、国防医学院公共卫生学系暨研究所硕士,台北市立联合医院和平院区内科病房护理师、春晖启能中心教保员及讲师,专长为老人保健、内科护理。
★图片为版权照片,由达志影像供《ETtoday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达志影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