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格曼的喜剧

柏格曼。(金马影展提供)

《夏夜微笑剧照。(金马影展提供)

《这些女人们》剧照。(金马影展提供)

魔鬼眼睛》剧照。(金马影展提供)

讲到柏格曼(Ingmar Bergman,1918~2007),联想到的大多是《野草莓》(Wild Strawberries,1957)、《第七封印》(The Seventh Seal,1957)、《处女之泉》(The Virgin Spring,1960)、《冬之光》(Winter Light,1963)、《假面》(Persona,1966)、《哭泣与耳语》(Cries and Whispers,1972)、《婚姻场景》(Scenes from a Marriage,1975)、《秋光奏鸣曲》(Autumn Sonata,1978)、《芬妮与亚历山大》(Fanny and Alexander,1982)这些令信徒动摇、家庭分崩、艺术家现形等往心灵狠插刀电影。其实他在国际影坛窜起的首部电影《夏夜微笑》(Smiles of a Summer Night,1955)是部喜剧

这部喜剧当然是很锐利的。台前风光但年华流逝的女伶,邀请前后任情夫来母亲庄园作客天时地利、巧妙手腕、加上彼此的心猿意马,让前度情人的年轻老婆继子私奔,现任情人则回头和元配重修旧好,她正好可以和旧情人破镜重圆,就连愈帮愈忙的女佣也把自己嫁出去,表面上成双成对,皆大欢喜,却在幽默轻盈中,倒刮礼教伪善一记清脆响亮的耳光。日后让人撕心裂肺的挣扎,此时在柏格曼的银幕世界里,还可莞尔一笑。连带影响日后百老汇衍生出音乐剧小夜曲》(A Little Night Music,1973),伍迪艾伦(Woody Allen)也像个虔敬的学徒仿拍了《仲夏夜性喜剧》(A Midsummer Night’s Sex Comedy,1982)。

2018年适逢柏格曼百岁冥诞,金马影展决定一次引进38部柏格曼导演的电影,因此补齐不少以前错过的,才发现大师看似蜻蜓点水的喜剧,并非始于《夏夜微笑》。而且伊娃达蓓克(Eva Dahlbeck)、冈纳柏恩史特兰(Gunnar Bjornstrand)这两位演员贡献不小。伊娃达蓓克曾以柏格曼导演的《生命的边缘》(Brink of Life,1958)在坎城封后,即使在这部以产房为背景的女性电影里,她都能为紧张严肃的气氛增添几许喜感,她在60年代后逐步转往写作,也从柏格曼电影淡出。冈纳柏恩史特兰则不一样,他从柏格曼第二部作品《雨中情》(It Rains on Our Love,1946)开始露脸,一直到封镜之作《芬妮与亚历山大》(Fanny and Alexander,1982),合作多达23次,是参与过最多柏格曼影视作品的演员。

话说从头,柏格曼在1952年拍了一部挺有趣的作品《女人的秘密》(Waiting Women,1952)讲四个妯娌在湖畔小屋等待丈夫们归来的时候,谈起自己的爱情与婚姻。起头的虽然只讲几句,但脱口而出:「我又不能把他的眼睛挖出来,否则他就可以永远依赖我了。」已够教人心栗。下一个更绝,她因为忍不住诱惑,和旧情人出轨,又挨不住道德,跟丈夫招认,反让丈夫想不开欲寻短(但他放弃寻死的理由有点好笑又凄凉:原来最惨的不是遭到背叛,而是变得孤单),发现彼此不能没有对方,互虐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第三段则匠心独运,讲述者回想起当年一个人独自去生产的景况,柏格曼巧妙运用街道、建筑、树木的阴影盖过阳光,而不依赖对白说出感受,成功对比了欢乐时光与凄清心境,手笔不凡。但想也没想到的是,最后一对看似怨偶的夫妇,意外被困在故障的电梯里,反教他们不得不相处,而重燃爱火。把整部电影基调从通俗剧带往喜剧的,正是伊娃达蓓克和冈纳柏恩史特兰。称他们是银幕情侣也不为过,因为在《夏夜微笑》担任主key、破镜重圆的,也是他们。两人还主演了柏格曼另一部货真价实的喜剧《恋爱课程》(A Lesson in Love,1954)。

冈纳柏恩史特兰在《恋爱课程》是一个偷腥成性的丈夫,开场没多久就赶上一列火车,想阻止失望的妻子重投旧情人怀抱(想当年他也算横刀夺爱才抱得美人归,老婆此举显然除了伤情,更伤他自尊心),一路上只见他使出浑身解数,死缠烂打,设法激起她的嫉妒与占有欲,好回心转意。只见两人高来高去,尔虞我诈,甚至带点疯狂喜剧(screwball comedy)的味道。

1950年代中期后,柏格曼跻身国际名导之列,影片愈拍愈犀利沉重,从此就与喜剧绝缘吗?不,就像偶尔来顿清粥小菜,他1960年的《魔鬼的眼睛》(The Devil’s Eye,1960)以及1964年的《这些女人们》(All These Women,1964)算得上轻松小品。

《魔鬼的眼睛》的假定非常有趣,少女的贞洁引发恶魔长针眼!后者于是唤醒唐璜,差遣他去勾引牧师女儿,这个即将出嫁的处女。好笑的是牧师自己引狼入室,不只女儿受到诱惑,妻子也被唐璜的随从挑逗。牧师娘逃出卧室对着门口欲拒还迎那场戏,装腔作势,十分有趣。但如果以为小女儿会天真娇羞地失身于美男子 ,那就太小看她了。当天堂与地狱都以为自己赢了,殊不知小小心机,既嘲弄了神,也向魔鬼吐唾沫。

不晓得一生结了五次婚、还有多位银幕缪思的柏格曼,在《这些女人们》安排年龄、姿色、性格各异的女性们,为一位音乐大师死心塌地,算不算拐弯抹角的自嘲?在《魔鬼的眼睛》饰演唐璜的贾尔库利(Jarl Kulle)在此扮演为音乐大师作传的评论家,来到大师豪宅,却见不上本尊一面,只能跟他身边的女人们瞎搅和,而她们顾左右而言他的结果,反教大师的面目益发模糊。评论者与艺术家之间的爱恨交织与依附共生,也被讽刺得既荒谬又真实。这不仅是柏格曼首部彩色片,也难得出现爵士配乐,摆到他的作品年表里,确实有点跳tone。但说到底,无论是对爱情忠诚的质疑或是艺术家极度自我的挖苦,还是很柏格曼。只是脱下灰袍换上彩衣,不仅他要适应,对影迷也是考验。

至于柏格曼拍莫札特的《魔笛》(The Magic Flute,1975),忠于原着,自然是喜剧收场。柏格曼在剧场的有限空间玩镜头的魔法,看似拘谨,另有天地。

喜剧能解救人生吗?柏格曼在生命陷入极度沮丧的时期,没有选择自杀,而是拍了《夏夜微笑》,结果名声鹊起,这个奇妙的转机,在银幕下也是一场喜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