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肾坏掉! 阿嬷吃止痛药吃出「下肢水肿」 医揪出这病灶

家医科医师刘政杰表示,若出现水肿症状,建议可以寻求医疗咨询,才能适时对症下药。(北荣新竹分院提供/邱立雅竹县传真)

78岁的刘奶奶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最近容易疲倦而且膝盖痛变得严重,吃止痛药虽短暂缓解疼痛,但双脚下肢开始出现凹陷性水肿,担心是不是止痛药吃太多会影响肾功能,故前来台北荣总新竹分院家医科门诊接受检查评估。病史询问过程中了解奶奶近日有运动后呼吸困难及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的症状,理学检查听诊发现双下侧肺叶有湿锣音,进一步安排检查后,医师诊断是心脏衰竭引起的相关症状,治疗后,奶奶的精神也慢慢恢复,走路也不再喘了。

当下肢出现水肿时,不少民众直觉与肾脏有关,因此门诊经常见到病人询问:「我的脚到晚上都会水肿,是不是肾脏不好?」刘政杰解释,事实上,临床造成水肿的成因有非常多种可能,常见下肢水肿原因包括慢性静脉机能不全、深部静脉栓塞、淋巴水肿、心脏衰竭、肾病症候群或肾衰竭、肝硬化或衰竭、药物以及黏液性水肿。

刘政杰解释,静脉机能不全通常由于静脉瓣膜闭锁不全,血液逆流、郁积而导致静脉高血压,使血管内水分渗漏至间质空间而引起水肿。静脉闭锁不全最常见的原因为深部静脉栓塞、静脉瓣膜遭破坏而引起。静脉机能不全在一般人当中之盛行率约25-30%,此为年龄超过50岁者水肿最常见的原因。

深部静脉栓塞是指因静脉栓塞造成静脉回流受阻,静水压上升而引起水肿。典型症状为单侧下肢急性肿胀、疼痛,且皮肤呈红色。但有时只有较轻微症状。癌症患者、手术或受伤后肢体固定、卧床不动或血液凝固性异常升高的患者较易发生深部静脉栓塞。

淋巴水肿是由于淋巴引流功能受损,导致富含蛋白质的液体堆积于间质组织中而引起肿胀。淋巴水肿大都是续发性的,包括有癌症阻塞淋巴循环、腹腔或骨盆手术或放射线治疗后、感染等所引起。原发性淋巴水肿则为罕见之遗传疾病。长期淋巴郁积会造成皮下组织纤维化、皮肤变厚变暗、形成象皮病。淋巴水肿患者脚背皮肤肿胀特别明显,无法捏起,称为烟叶抽梗工人迹象。淋巴水肿可单侧或两侧出现,视成因而定。慢性淋巴水肿之皮肤在按压后无凹陷,但早期淋巴水肿可能较软、可因按压而凹陷,有时不易与静脉性水肿区分。

心脏衰竭是因心脏功能差导致血管内的有效容积不足,使肾脏以为肾血管内缺水而启动交感神经及肾素-血管收缩素-醛固酮系统加以回收水份及盐份,而这些回收的水份却堆积在静脉系统中,而造成静脉压及微血管压力上升而造成水肿。

肾病症候群可发生于急性肾丝球肾炎、糖尿病肾丝球硬化症、过敏反应的患者,其水肿主要由于蛋白质经由肾脏流失,使血浆渗透压变低而引起。其他急性、慢性肾衰竭也可能因肾脏无法排出钠离子与水分而引起水肿。

肝硬化或肝衰竭是因门静脉高血压以及白蛋白制造减少而引起血浆渗透压降低,使水分外渗至间质空间。此外肝硬化患者之有效血管内容积减少,亦可刺激肾素-血管收缩素-醛固酮系统而造成盐分与水分的堆积。

最常造成水肿的药物为钙离子通道阻断剂,使用者有10-50%出现水肿,非类固醇抗发炎药亦属较易引起水肿的药物,发生率约5%。其他可能引起水肿的药物包括荷尔蒙、降血糖药物、抗忧郁药物。若发现水肿是由药物引起,应减低剂量或改用其他药物,使用利尿剂治疗的效果不好。

黏液性水肿则较常发生于甲状腺功能低下者,但也可能发生于功能过高者。此种水肿不会因按压而凹陷,常出现于胫骨前部。

刘政杰解释,水肿的定义为因组织间质内体液堆积而导致的肿胀,多种临床病症与水肿的发生有关,常见包括心脏衰竭、肝硬化、肾病症候群,以及静脉系统回流异常,其次可能为营养不良、药物和淋巴水肿等。若担心自己有水肿,可以先试试按压一下小腿胫骨周围,正常人的皮肤具有一定弹性,用手指压时会凹陷,当手放开就会恢复原貌,但若有水肿问题,用手按压肿胀部位5秒后放开,皮肤会持续出现凹陷情形,尤其水肿患者初期可能会出现晚上体重较白天重、排尿量减少、夜尿、穿不下鞋、早上起床眼皮浮肿等情形,若出现以上这些症状,建议可以寻求医疗咨询,才能适时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