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线‧上-有核不可? 当科学VS.信仰

电力充足与否,本是科学、数学题,却成了辩论题,连中央大学教授梁启源都叹:难以理解。

梁启源日前在三三会演讲最后,有感而发的提到,当年陈水扁主政时,为了「核四是否应续建?」,由经济部出面邀集产官学界开会讨论。开会前,时任经济部长林信义表明,会议讨论内容将如实陈报。

然而,经过从早到晚十数小时的讨论,当进入结论时,梁启源说,林信义却告诉与会者:「核能不是经济问题、也不是环境问题,而是信仰问题,信仰问题,没有对错。」就这么用「信仰」来决定废核了。

即使事隔多年,核能在台湾依然争论不休,梁启源以一个经济学者的角度,对一个攸关国家未来发展的政策,当政者可以完全不考虑成本、后果,「就这样用信仰做决策,很难理解。」

就算信仰问题,没有对错,梁启源时至今日还是想要问:难道也都不考虑成本吗?

梁启源以一个经济学者的角度,对一个能源政策没有考虑到减核与废核的成本,很难理解。事实上,不少企业人士,对电力是否充足,这道数学题,政府是用「拍胸脯」来保证,也是很难理解,对核能这门科学题,政府还是用「拍胸脯」要企业放心,更是难以理解。

其实,虽说是难以理解,但内心深处也不是真的不明白。多年前在首尔与一位韩国经济学者谈到能源、气候变迁等议题,当时,韩国也有拥核、反核的激烈对抗,他当时的结论多少可以反映当前台湾的现象:能源、气候变迁的问题都是可透过科学的精密计算而执行,但是,科学无法演算政治的算计、复杂的人性,还有因政治、人性所造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