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產地】夜裡的鵝黃燈光──咑瑪糆

【文 何立翔/摄影 林宏叡】

「阿姨好,我们想采访咑玛糆的制作过程,宇森推荐我来找您,我是他同学啦。」「宇森喔,我儿子阿德和他从小一起长大的。咑玛糆你有吃过吗?你怎么会知道咑玛糆?」「泰雅有名的酦酵食物啊,我们想知道到底是怎么做的,顺便吃吃看!」「这样喔,那我先去买猪肉,你们到时候过来,不过……你要确定你敢吃耶!」「好、好的,谢谢阿姨,我会努力的。」

因台风海葵过境,采访顺延了一天。抵达宜兰大同乡,山边清晨天色尚不明朗,虽未见放晴,但已无风雨。沿玉兰社区蜿蜒的小巷,徐徐顺山而上,途中尽是原住民部落景观,路的尽头「田妈妈泰雅风味馆」招牌映入眼帘。

「田妈妈」一群优秀农家妇女的代称。农业部自九十二年起,辅导台湾各地辛勤努力又有精湛手艺的农家妇女,成立品牌田妈妈,运用专长和团队力量开创副业。「田妈妈泰雅风味馆」也是其中一员,饮食特色主打低盐、低糖、低油、高纤维。

「你们来啦!」田妈妈主理人兼大厨陈吴美玉,手脚忙碌之余不忘热情招呼我们:「哎呀,还好你们昨天没有来,昨天那个风喔,真的是好大耶,雨又连下那么多天。你看这个地上喔有够湿,我们从早上就开始刷呀刷的……」几句寒暄,显露出她对环境整洁的注重:「喏,东西已经准备好啰。」因为中午即将迎来用餐尖峰,陈妈妈抓紧时间为我们示范咑玛糆制作。

夜里的鹅黄灯光

陈妈妈说明,以前泰雅族人上山打猎和采集时,会在途中的休息场所就地挖洞,把提前制作的咑玛糆用毛巾包起来、盖上香蕉叶,埋进土里酦酵,再经过便有美味的腌猪肉食用。陈妈妈说:「土里的温度较平均,有助酦酵,早期即使在家里,也会这样做。」

「哇,不愧是老祖先的智慧,真是厉害!可是,现在家里都是磁砖,门外也是水泥跟柏油,要怎么埋在土里?」我问。

「放冰箱啊!难道你们平地人家里没有冰箱吗?」

一时间大家都笑开怀。「放冰箱可以保存一到两个月。」陈妈妈打开冰箱,拿出两小罐之前做好的咑玛糆,摆到我们眼前。一罐加的是小米,一罐是混了白米:「来,你们直接吃,看看味道有什么不同?」我和同行的摄影伙伴互看了一眼,一人选择一种。入口。真是惊艳。

粒粒分明的鹅黄色小米附着在腌猪肉上,犹如夜里的温暖灯光。

由于太过期待和兴奋,我们竟都忘了拍下彼此试吃瞬间的表情:那是腌猪肉在酸与咸之间飘荡、酦酵熟成的好滋味。酦酵完毕的咑玛糆可开罐即吃,也可再做成各种料理,或是与亲朋好友聚会畅饮时下酒,万用度如其口感,难以言传,强烈建议亲身体会,保证回味再三。

当我们还浸渍在咑玛糆世界浮沉,陈妈妈和儿子阿德问,有没有吃出两种米的差别。「使用白米酦酵的好像比较酸?」「答对了。」陈妈妈说:「小米酦酵比较温和,煮过的白米,酦酵速度很快,酸味会更强烈。我还是习惯使用小米。」

使用小米酦酵的咑玛糆。

加入白米的咑玛糆。

阿德说,泰雅咑玛糆除了腌猪肉,也有以苦花鱼、动物肠子为食材的。材料不同,但作法都是腌渍酦酵,因此都叫咑玛糆。当然,还是腌猪肉做的咑玛糆最受欢迎。

罐子里粒粒分明的小米,附着在腌好的猪肉上,鲜红底色点缀着鹅黄,散发出一股亲切的感觉,仿佛夜归返家时,从窗户缝隙间,隐约透射而出的温暖灯光。

※更多精彩内容请详见《乡间小路杂志》。

※了解更多,欢迎前往《乡间小路粉专》。

※本文由乡间小路杂志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