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栋/新创企业募资先弄懂投资者型态、需求

▲大联大控股集团副董事长曾国栋。(资料照/记者徐珍翔摄)

文/曾国栋

曾经有一位新创企业主表示要引进新的资金,并希望投资股份不要超过百分之二十五,依其增资价格核算,所募得的资金仍不足以应付营运资金的需求,换句话说有些订单被迫要放弃,笔者询问企业主,为何不要一次增足,让投资者占百分之四十五,企业主认为这样牺牲太大,因为自己及经营团队只分得百分之五十五。

另外一位新创企业经营得不错,已经进入稳定获利的状态,但表示因为过去增资引进了法人,并让出几席董监席次,开董监事会议时董监事很啰嗦,常要求东要求西,且对经营者有很多意见,他很想让出股份退出经营,准备另外再找股东另创其他事业,但如果其自我心理不改变,以后仍会发生一样的情形。

还有一位新创企业主计划募资,但原本股本就不大,自己又没有太多新资金可投资,按其营运状况及资金需求状况推估,至少应引进一千万元资金,新股东合计股份预计达百分之六十,但他很担心丧失经营权,希望新股东是分散的。

以上三个案例是典型新创企业主的痛处及迷思,都是因为对投资者的型态,及募资后可能的结构变化不甚了解,同时也尚未完成募资心理建设缘故

兹就投资者角度的型态类别及其需求,以及被投资者心理建设作一些说明:

壹、投资者角度的类型

一、赞助型投资:纯粹因为亲戚朋友关系或欣赏、相信您的伯乐,不计较投资报酬率、不参与经营、不当董监事、也不要求有定期会议及定期财务报表,属于赞助型的投资者。这种投资者可遇不可求,如果碰到这种贵人是幸运,要好好把握与努力,不要辜负其热心赞助,如果您成功了,贵人会特别高兴。

二、财务型投资:这是最常碰到的投资者,包括个人、投资公司、一般企业、创投公司,基本上是追求较好的投资报酬率,因此特别在乎出场机制或配股、配息的制度,以及追求较高的投资报酬率。这类型的投资者通常会要求定期参与会议,要求定期财务报表,要求上市柜规划,也可能要求董监事的席位

三、策略型投资:这类型投资者着眼点放在投资后的策略综效,期望在技术业务、市场、上下游关系、管理、财务......等,有所延伸及对其本业有所助益,不以短期投资报酬率及出场机制为主要考量,反而以能否扮演某些角色协助本业及新创企业为主要考量。

通常这类的投资者希望占公司股份要达三成左右,才觉得值得放进资源到投资企业,同时也因为对新创企业有资源贡献,可能要求投资价格要比一般投资者低一些,这算是合理的要求,当然也有策略投资者考量策略价值或体谅新创者的创意与辛劳,愿意出高一点的价格投资,这是一个双赢的考量。

当然,这类投资者会希望介入经营,争取董监席次,甚至希望派出干部或指定专人介入经营,可能是财务、技术、人资、管理干部的支援,帮忙新创企业建立技术团队或公司流程、制度,以及建立健全财会体系。建议新创企业主能以正面态度看待,引进专业人才才能改变公司体质,新创企业主通常未具备全方位的能力,只要正面看待好好相处,不要处处以提防看待,必能产生综效。

四、合并型的投资:合并型的投资者经评估觉得新创企业有潜力,也看好团队,通常希望一开始就希望占百分之五十一以上的股份,或一段时间后能达到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借以放进更多资源,未来使新创企业成为投资者的关系企业(子公司)。

一般新创企业主因为担心丧失主导经营权,比较难接受让出百分之五十一以上股权的投资者,即使迫于资金需求,必须让出百分之五十一以上股权,也希望是分散的股东入股。其实这是一个取舍问题,如果因为资金需求,一定要让出百分之五十一以上股权,找到一个适合的投资者,成为他的子公司,未来有财务背书保证或资金调度需求,都不必再烦恼,也可能引进投资者的资源,更可专心发展技术及业务,也是不错的选择。

至于股权被稀释,分配红利降低的问题,可合理要求团队经营红利来补偿,一般经营红利可接受范围大约在净利的百分之十五至三十。

贰、新创企业主的心理建设

一、股份多寡不是最重要,饼够大才重要。很多新创企业主过度在意股权占比,自己有多少资金可以占多少股权是固定的,多少资金可以做多少生意也是有一定比率的,如果不赚钱的公司占百分之百也是没意义的,反过来规模大获利很好的公司,就算占个位数的股权其利益仍是很大的。

因为股权的考量不想引进足够资金,宁可放弃局部生意,等到未来想要再找回失去的生意,商机可能已经不存在了。企业的发展常常伴随着资金需求,股权被稀释是迟早的事。

二、正面看待股东及董监事的价值。通常独自思考,容易有盲点,能改变心态正面解读董监事的意见,纳入决策之中,乃是上上策创业的路上常会遇到困难,创业者也常是高处不胜寒,有伙伴一起讨论、相互慰勉以及共同渡过难关、解闷是很幸福的事。

●本文作者为经济部中小企业处创业A+行动计划导师、大联大控股集团副董事长,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