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分析》电动车扮推手 车用化合物半导体时代来临(5-1)
电动车大致可分为电源相关系统及电力系统两大区块,其中电源相关系统包括:动力马达驱动与电池系统,电力系统则分别车载充电(OBC)和车外(off-board)充电系统;一般来说,电动车动力马达驱动(逆变器)、电力系统的车载充电如:车载高电压充电(OBC)、DC/DC转换器(低压到高压电源转换)因应用上会有较大的电流冲击,元件必须耐高电压、大电流及高温;至于电池系统的车载电池充电、D2D转换器(Converter)应用朝高密度功率及节能,元件须具高转换效率。
过去高压电源应用中,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电晶体(MOSFET)一直是主要的解决方案,但由于600伏特(V)电压环境下,以矽为主材料的MOSFET,其切换杂讯(Switching Noise)较高,且宽能隙半导体拥有极低的内部电阻改善热性能,可达更高的功率密度及散热最佳化,并进一步减少尺寸和重量,极短的关断时间,能在非常高的开关频率下运作,工作温度也更低,加上更高的击穿电压,因此给予氮化镓(GaN)或由矽(Si)与碳(C)所组成的碳化矽SiC进入高压电源、电动车市场的机会。
不过,虽然氮化镓(GaN)及碳化矽(SiC)同属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但两者材料特性及效能各有所长,在车用动力系统及车载电源应用亦各擅胜场。
Gan元件虽然拥有高转换效率等优势,且传统矽半导体的薄膜、曝光、显影与蚀刻制程已成功应用到化合物半导体制造,生产成本降低,让GaN在中低功率领域有机会替代二极体、IGBT、MOSFET等,但电池容量日益增加朝着高电压(800V)及缩短充电时间方向发展,各大车厂致力开发具备更高效率及轻巧电动系统,特别是在驱动核心—动力逆变器系统方面,SiC元件因宽能隙(band gap)较现有矽半导体宽3倍以上,可以承受10倍以上电压,适合应用在电动车逆变器(inverter)、车载充电等,且碳化矽结合MOSFET可以做得更薄、能耗更小,亦可耐1200V以上的高电压、大电流,在车用领域逐渐崭露头角。
再者,OBC目前主流规格落在3.3~6.6kW间,为加快充电速度,家用功率规格朝最大22KW发展,加上电动车角色由吃电怪兽转为「充电宝」、「双向充电」成为趋势,在大陆及北欧等区域有强劲需求,6.6KW(含)以上产品开始搭载双向充放电功能,其中又以11KW~22KW规格比重较高,6.6KW(含)以上大功率产品有利SiC功率元件导入,且SiC元件可降低能耗损失,并使OBC小型化,有利嵌入车体有限空间内,相较於单向充电,双向充电亦有利于SiC功率元件使用量倍增。
台达电(2308)表示,车载充电器AC电来自家用AC电源,有单相及三相电,由于车内使用电需求愈来愈高,且电动车愈做愈好,跑得里程愈来愈长,基本上要60KW到70KW电池才够,因此Battery(电池)容量从20KW小时、50KW小时到100KW小时,若用过去的3.3KW或6.6KW OBC充电,充电时间非常长,目前OBC都在谈11KW及22KW,三相电因可以Provide(提供)更大的Power(电力),如果要做到11KW OBC就一定要用三相电来增加充电能力,且在Device(设备)中间Intermediate Bus(汇流排)拉到800 V,也就是若电力架构已经固定,在设计中必须把三相AC电拉到800V DC,再从800V DC经过一些装置能够Charge 400 V电池或800 V电池,而OBC中间电压要800 V,意谓使用的元件一定要800V以上,氮化镓因制程关系,650V为最适合应用状态,无法拉升到1200 V,在OBC阶段一直跑输SiC,且距离愈拉愈大,为了耐高电压,只能选择SiC的1200V,预期未来趋势2到3年内将是SiC独占鳌头。
若氮化镓在车用领域欲反转SiC独霸,只有一种情况,Power density(功率密度)从现在每公升2KW要拉升到5KW,由于目前每家厂商能够做到的OBC Power density(功率密度)为中上靠近上2000W/Per liter,也就是每公升体积车载充电器可以达到2KW容量,如果要每公升要做到5KW,也就是10KW本来要5公升体积,若Power density每公升5KW,只需要2公升体积,体积差了2.5倍,就会考虑使用氮化镓;再者,由于氮化镓在电子设备使用可以达到提高更好效率及更高切换频率,因此在技术上切换频率很高,会到Mega Hertz以上的Wireless power transfer(无线通讯电力传输),以及Lidar侦测端就成为氮化镓在车用的两大用途。(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