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凤/民进党形象崩坏 何不先自问「初衷何在」
▲《美丽岛电子报》最新民调显示,民进党自2016年5月执政以来,首次出现好感度低于国民党,反感度又高过国民党的情形。(图/记者季相儒摄)
最近民调显示,民进党与国民党的「好感度」已经呈现死亡交叉:民进「好感度」为30.3%,国民党的「好感度」为31.1% ,国民党超越了民进党0.8%;而民进党的「反感度」竟高达50.8%,国民党则是45.3%。显见,民进党随着执政脚步,也一步步跟着蔡英文总统的民调盘跌,而面临形象下滑的危机。
根据过去民调资料,2008年5月之前,是民进党形象最低潮的时候,那时如果调查政党信任度,民进党的平均值约在2成1左右,一直到马政府发生「八八风灾」之后,民进党的信任度才逐步往上爬,到了2016年执政之前,达到最高点为4、5成。
没想到两年时间不到,比信任度标准更宽松的「好感度」,离当年最弱的时候只差大约9%左右,令人不胜唏嘘。为何民进党政党的「好感度」竟会输给破败如此的国民党?在这一年多里,国民党甚至称不上是一个及格的在野党,在国会内的监督工作也破绽处处,然却因为民进党执政不佳,又好像有东山再起之势。
反观民进党为何形象崩坏如此快速?民进党应该回头看看自己在野时期,甚至建党时期,是如何跟大众讲述他们的理想和主张的。也许有人觉得,在政治的道理上谈理念是很傻的事,但在选民心目中,理念和主张还是检验政治人物的最终标准,因为从政不只要谈利害,也要谈理念。国民党是谈利害、谈实务的政党,却因缺乏理念所以才逐步走下坡。
民进党则不是个务实的政党,因为在野时间长,是个充满理念和主张的政党,因此执政后面临许多现实的考验,例如劳基法的修法,就是个理想与现实之间拉扯的最佳代表作。就像有人说竞选的政见不需要实践一样,因为竞选时只考虑诉求支持者,可当权者就必须考虑全体人民。但执政后,并不代表所有理念都该被抛弃,尤其普世价值的理念,社会运作共同标准和常轨的价值,是不该被挑战的。例如司法中立和公平,例如校园自主的民主价值,更是蓝绿执政都要遵守的规则,否则社会将大乱。
▲第五届监察委员陈师孟日前坦承自己将「办蓝不办绿」,要做到司法界杀鸡儆猴,让人民对司法体系恢复基本信任,此一言论引起诸多效应。(图/翻摄自立法院直播画面)
这个月的政党「好感度」低落,与监委提名及言行大有关系。执政党可以纵容一位监委出任人公开挑战司法体系,要用监察权来对抗司法权,以平反单一个案,这种监委究竟是扁家监委、民进党监委,还是国家监委?但民进党内却没有人敢置喙,提名监委的总统也不发言阻止,这种言行着实吓坏许多中间选民,民进党的意识型态治国已不再只是两岸政策,甚至连最基本的司法公平也面临考验。
扁案过程有没有可议之处,当然有,但是不是借由一位张口闭口就说要纠正扁案法官就能达成的。这种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做法,除了意识型态蒙蔽了理智外,就是有权力者的无能管理及纵容。
台大校长遴选事件也是如此。有人大谈财团不该介入校园,完全不知当今大学是如何生存的!台大法律系的系馆叫做「万才馆」,听着就跟法律系有严重违和感,但又如何呢?这就是现实。台大作为台湾第一高等学府,校长遴选过程本就该公开公平,但不需要立委挟预算威胁吧?
扁、马末期民调低到某种程度后,不要说兴利除弊,连说话都动辄得咎,什么事都做不了,只求平安下马。可蔡英文总统就任不到二年,难道就得走到这种地步吗?公道自在人心,不要认为掌握了文宣大权,就可以反败为胜,否则,国民党是怎么落败?日本安倍晋三重返执政,让日本成为近几十年最强盛的时代,可民进党重返执政,要给台湾带来什么?党政高层何不深夜扪心自问「初衷何在」!
好文推荐
陈敏凤/劳基法明明修好法,为何成了修恶法?
●陈敏凤,资深媒体人、TNN滔新闻社长暨总主笔、美丽岛电子报主笔。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论坛欢迎多元的声音与观点,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