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凤/没有尘埃,民进党何需时时拂尘?

▲多位民进党立委皆称「促转条例」是参考德国而来,且德国比台湾还要严格,但却没有人提到德国的福利政策又是如何嘉惠人民。(Photo by PRORay Yu/Flickr)

谁能反对伸张正义?但究竟什么正义?这可能要上一门哲学课好好辩论,但绝对不是一个已经权力在握的政党,可以定义正义。执政党一旦有权定义了正义,势必有人因此被认定不正义,而受到公权力制裁,造成了不正义事件。可政党一旦再轮替,正义又是谁说了算?「促转条例」到底被如何看待,每个月的民调都会提醒执政者,政策对或不对,不必多辩解。

所有过去因为政治或公权力而受到不当对待的人民,都有伸冤的权力,也该有平反的机会,可是当一个法律可以无限授权到定义什么是正义、什么不是正义,那就太过分了。

台湾人民曾被一个大家不熟悉的组织调查「国际化」的程度,结果排名第三,前面是中国。台湾人也许不服气,但有时因为环境因素,旁边住着恶邻居,让台湾的世界被限缩了,许多国际会议、元首会面都离台湾很远,自己的邦交国全是小朋友或是黑朋友,没有什么影响力,导致台湾人关注国际的程度也很低。因此,每当提起德国,大家可能只知道已经70年前的希特勒、集中营,或者现任梅克尔,旦对于这个遥远国度过去的真实变化却很陌生。

偏偏台湾很多学法律的人都是留学德国的,理论上对德国的了解不应只有以上那些名词,因为很多留德的人,也都了解人家是如何鼓励他们的出生率、花了多少钱,很多单亲家长可靠着抚养儿女过活,不会被视为吃闲饭的。这才是真的很左派,很福利国家的概念。

台湾如果有那么多的预算来改名、来清查已经很明白历史,为何不为自己台湾人之子、之女做更多事?尤其从明年起,台湾的出生率就会低于死亡率,那台湾到底会不会再有2,300万人,才是执政者更该关心的事。如果是很左派的政府,怎还会任由财团独享了几十年的GDP?为何对低薪拿不出政策?不关心人民、只关心政治的政党,永远不可能永续。陈水扁再会选举,也因政治道德拖累了民进党。政党眼中只有政治和选举,人民眼中就不会有这种政党。

▲执政者的高度,就是要尊重所有族群在台湾所经历过的历史情感,而非仅偏重一方。(图/记者季相儒摄)

如果认为以前的政权都是不义政权,那民进党为何要继承现有的政权呢?如果「促转条例」认定的事情,都是全民认定该转型的正义,那又为何需要政策说明、何需辩护呢?中南洲等新兴民主国家的政权之所以如此不稳定,就是因为大家都认为自己才是最民主,才是最正义,讲文艺一点,就是大家都「不明白对方的明白」,才会互相推翻政权,造成国家动荡。

威权时代一路走来,身为台湾民主的推动者,应该最懂得什么叫做尊重不同的政治诉求和声音。台湾有从大陆来的人民,也有日本殖民时代的人民,当从大陆来的人在选举时,指着台湾人是日本殖民者时,引起了多少的愤怒,反之呢?

明明台湾人已经用很多次的选举来平复历史给这个岛屿的伤痛,例如2008年选择了马英九,平复了台湾长期的省籍伤痕,2000年、2004年,用选举选出了民进党的陈水扁,给了推动民主政党的肯定。尽管当年那些真正民主的推动者,都无法享受自己努力的后果,但人民是公平的。

已经第二次执政了,民进党仍对这个长期融合的痛苦历史无法全盘接受。执政者的高度就是要重视日本曾经殖民的历史感情,同样也该尊重那些跟着国民党来台湾的人,以及他们的历史感情。这些也许是选举时的敌对对象,选举完了,他们也是执政者统治的人民。过去,只偏重一方的国民党执政者因此而下台了,民进党难道不应以此借镜

佛教禅宗六祖名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跟此对比的是另一首「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究竟谁心中有尘埃?其实很清楚,没有尘埃的人,就不需要时时拂尘埃。

好文推荐

陈敏凤/昔友今敌 劳权伸张的良机

陈敏凤/民调又跌!「蔡赖配」是民进党的危机组合?

陈敏凤/高唱仁义道德,不如帮人民想想柴米油盐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陈敏凤,资深媒体人、TNN滔新闻社长主笔、美丽岛电子报主笔。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论坛欢迎多元的声音与观点,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