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为廷事件之我见

kafka

我很少看报纸、看电视,除了工作,我几乎是处于半隐居的状态事情的发生,还是在好友的fb上面看到媒体报导的----清大生陈为廷重批蒋伟宁:等着,我们很快会再去找他!这个标题很耸动,成功的将这件事情锁定在------「礼貌,一个孩子的礼貌问题」 再顺手附上一张陈为平在台上质疑教育部长画面,完全达到媒体一贯使用的文字加暴力画面的惊悚效果,图文并茂啊。这样就成功的挑起民众的情绪了,成功的让社会大众的目光,从议题绕到道德,从控诉绕到作秀,想的稍微多一点的,还顺道让陈从学生变成了政客,然后得到的结论是----这孩子只是x营的打手罢了。真是太屌了,于是媒体操作又一次的战胜事实,于是,陈为平事情的始末就此定调。在这个定调的后面发生了什么也就不重要了,这真是太棒了,简直太棒了,谁能说这不是很屌极屌超屌操作方式?然后网路上开始出现;『这是个民进党明日之星』『讲话没大没小,就算在怎么生气也该衡量一下对方是长辈吧!』『大学生毕业后出社会要是骂上司,很可能会落得没工作的下场。』『这让我联想到文化大革命』『如果陈为廷在街上碰见黑道敢骂他们,「那我真的佩服他。」』『这一切 与礼数有关 与社会良好风气有关的』真是十分精采啊,但是,一个说谎的绅士不会因为他身上的那套西装,就让谎话变成真话。 一个诚实的乞丐,不会因为他衣不敝体,就让实话变成假话。你因为他穿了西装就认定他说的事实话,那只代表你被他的表象所蒙蔽了。 你因为乞丐衣不敝体,就认为他说的是假话,那你是被他的身分误导了,所以你并不想听他说话,甚至不想分辨真伪,只因为他的衣着、口气、说话态度,所引起的个人喜好而左右了。还要多久,这个社会才肯拒绝被表象所迷惑? 到底还要花多久?满城尽是野鸡大,入学考验,已经从原本的脑袋变成口袋了。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学费被迫必须得涨,口袋的考验更加的巨大,通过口袋考验,学校所教育训练出来的,就是足以被认可的人材了吗?

这是个疑问句,在这个疑问句之下的,只是让那些对这个社会充满未知恐惧的青年学子,在全面文凭提升化的当下,被逼着进去缴学费罢了。出了学校那张文凭的效力,说有用, 未必。还得看老板对当前教育制度的认识与体悟。说没有用,也未必。许多职务已悄悄的 “因应时代变动” ,从原本的国中高中跃升到了大学。要求提升了薪水有提升吗?最终受益的人是谁? 不管是谁绝不会是这些学生。 这些事情是这个时代的错误,但是被逞罚的却是学生,于是这些学生提出诉求『请不要再增加学费』的诉求,很奇怪吗?就算这位同学,是民进党的明日之星又代表了什么? so what? 这跟他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这跟那个穿的人模人样的官僚,所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有任何关联吗? 很重要吗? 就算他是火星人,杀了三千多万条人命,那又怎么样呢? 那就代表着他没有说话的权力吗? 那就代表着真象可以被忽略吗?有人说,他不是委员,甚至连公民也不是,根本没资格质询(好比洪秀柱 李家同以及一些网民) 还有人罗列种种族繁不及备载的规定。

我只想说一句,所谓的规则,如果用在箝制真相,那么,那些规则就只是伪善、欺骗、蒙蔽的帮凶。只是官僚用来掩盖事实的工具。那些规则适用在此一事件吗?这个教育部长是个十分顶尖的政治人才,我由衷的感到佩服。当媒体在的时候,他就是 「我最支持学生参与公共事务,如果学生抗议教育相关政策,我一定到第一线关心学生」的好部长当媒体不在的时候他就是------躲在镇暴警察后面,发函各校撤查学生人数、背景状态……。

嗯,挺会当官的呐。官字两个口,有谁能说这不是个当代政坛奇才

于是,这位学生的焦虑,是否可以解读成--他们露天夜宿 、结至今的努力,是不是被这个「好官」 轻轻易易的简单几句话就掩盖了?如果这件事情没爆出来,有多少人知道这个社会有这个团体、这个团体做了哪些事,如果,这个”好官”所说的『关心学运』造成了社会既定的概念,那么,一切的努力是不是就因为这简简单单的几句,看似温厚、有担当的话所掩盖了。

当这些言语变成既定概念,发生过得那些事情,是不是会变成---—『怎么可能,我们的教育部长那么关心学运,怎么可能不鸟你?』至于没大没小,更是无稽,部长是官,请记得,无论如何请认清这个事实,这是个官僚,这不是在教导的老师也不是长辈。我记得我小学五年级的教科书上面说,这个叫做公仆,人民的仆人,任何一个官员都是需要被…………..关心 、了解的。就像这个部长会发函各校调查学运学生,然后美其名说是-----关心、了解那样。

『与礼数有关 与社会良好风气有关的』,这根本上是一句笑话,一个学生说话的态度对这个社会的不良引响会比一个部长当面扯谎,来得更严重吗?如果真的在乎什么礼节什么社会风气。就不应该无视、掩饰、忽视这个问题,一个道貌岸然说话铿锵有力的官僚原来是那么的神圣不可侵犯啊?

至于对长者的不敬,这句话真的非常奇怪,尤其从教授的嘴里说出来,更是吊诡。

在公园、在街上、在养老院,教育部长可以是长者。但是到了立院,他就是部长,他就是以部长的身分面对质询,而,这个学生,就是平民,这是一个平民与部长的对话,不是一个小孩跟长者的对话,身份是看场合,不是看年龄。

当一个教授指责这件事情中晚辈对长辈的礼仪问题时,我很怀疑这个教授的判断能力,是否足以教导别人。

PS:以上是节录本人,于网路各大网站的笔战中的发言,一切均为原创

●作者kafka。ET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